大明春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西风紧
或许朱高煦那模样吟诗很怪异,郭薇又忍不住笑出了声,她赶紧忍住、不想让自己太不矜持,把脸也憋红了。。
“王爷……”她不禁柔声唤了一声,只觉得软软的,声音也愈来愈软,“人道是姻缘百年修,我前世必是个大善人哩。”
大明春色 第一百七十二章 红烛初上
雕窗外正是光天化日,不过新房内已点上了红红的蜡烛,窗户上、柜子上、床上都贴着红喜字。大红颜色,遮掩了新娘的艳丽,反衬得她带着稚气的清纯的白净脸蛋更有韵味。
郭氏脸颊潮|红,羞意满满,却隐隐含笑,正是有说不出的娇|羞缠绵。
朱高煦走到她跟前,她便避开了目光,但眼角的余光明显在注意着他,仿佛受不了那太浓的情意想躲、却又不忍心躲。
她端坐在床边,端庄美丽,拘谨地把双手握在一起放在膝盖上,紧张得不敢动弹一下;在端庄拘谨之下,明明又坐在床边等待着什么,没有一丝反抗之意,仿佛正在迎合着那事儿。叫人分不清她是在拒、还是在迎。
这是一个从未经历人事的十四岁小娘的自然反应,没有一丝一毫的表演痕迹。
朱高煦闻到一股夹杂着各种百花香料的味儿,盛妆早已掩盖了她本来的气息。就像一盘放了太多调料的佳肴,毫不纯粹,却依旧可口。
他也坐到了床边,感受着这个陌生的小姑娘的一切。
郭氏微微向朱高煦转身了过来,依旧低着头。朱高煦便伸手把她头上有点重的凤冠取了,她头上顿时露出了一头清秀的秀发。发鬓的乌黑和耳朵的玉白相称,充满了青春气息;可她穿的大衫虽然华贵、却显得古板老气,反差极大。取了凤冠更是明显,仿佛两种不同风格的东西强行揉搓到了一起。
朱高煦看着她的模样儿,忍不住想起那天在皇宫御花园的另一种形象,真觉得眼前人儿是个还没长大的小姑娘。
大多明朝人身体上并不早熟,十四岁就是初中女孩,没什么不同。只是世人为了人丁兴旺,习惯上就是女子十四、男子十五成亲最好。郭氏便不是早熟的类型,她就是个还很青涩娇|嫩的少女。
朱高煦的手放在半空,不得不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罪恶感,还担心万一让她怀上了,十四岁的小姑娘会不会挂掉?古代女子生养一关,确实就是拿命在冒险,死亡率极高。
他想到这里,更是非常犹豫。既然是洞房,就这样算了似乎不完美,但见她身子有点单薄、太稚嫩,又于心不忍,毕竟是自己的人。
他便把手先放在了郭氏的肩膀上,郭氏竟然顺势倒在了床上,她红着脸,眼神有点呆滞,贝齿轻咬着朱唇,好像在等着受刑一样……又像要打针前的惧怕。
朱高煦用手搓着额头,竟有点无所适从,无处下手的感觉。
“我不想失去你。”朱高煦小声喃喃道。
就在这时,郭氏声音颤抖道:“王爷,你不知道怎么做么?我知道的,我学过。”
朱高煦:“……”
她目光闪烁地偏过头看着朱高煦挠头的模样,又不好意思地用蚊子扇翅膀一样的声音道:“书上说,我要等着王爷把衣裳脱了。王爷先脱我的衣裳罢……”
朱高煦看了一眼她脚上的鞋子,却先把她的鞋子脱了,然后把她的腿都放到床上。
他心里很疼爱这个小姑娘,但确实不想在她身上发泄兽|欲。只是这洞房花烛夜,他肯定要和新娘子睡,洞房光睡觉什么都不干?似乎又有点敷衍,郭氏已经横陈那里了。
“我知道了!”朱高煦恍然道。
郭氏红着脸,看了他一眼,又直挺挺地躺在那里一言不发。
他轻轻握住郭氏的玉手,郭氏身上再次绷|紧,一副准备好忍受朱高煦为所欲为的模样。她的手当真漂亮,皮肤好得有光泽,握着的感觉光滑又柔软。朱高煦便不禁把两人的十指合拢,贪婪地贴着她的手心。
他又拿起那只柔荑,放在嘴边亲,让她的指尖感受着自己的朱唇……
夜还未降临,但他们已经等不到天黑了。
……
第二天一大早,郭氏没起来,一脸倦意,迷迷糊糊地还在睡。朱高煦倒是精神很好,除了身体,精神和心理上都得到极大的满足。他先爬起来,穿了皮弁服,帽子上插着一枚大簪子、身上是绛红色的袍服。
这身衣裳没逾制,因为侯海告诉他今天要去拜见皇帝皇后,又要去郭家,都要穿这种衣服。朱高煦便先穿上了,省得再换。
他起床后,先召王贵入见,叫他把礼单拿来瞧。昨日来了一院子的人,有主婚使和宗人府的官吏接待,朱高煦没出面,他只消完成婚礼的仪式。但谁来过,看礼单就知道。
王贵拿来了厚厚一叠纸。朱高煦便依次翻看名字,只看哪些人没来而已。“靖|难”功臣似乎全来了的,以及他的两个兄弟、还有姐夫妹夫,一些建文的文|官也来了。不在京师的宗室勋贵,以及姚广孝、袁珙等原来燕王府的谋士没来,只带了礼,大多文官连礼也没送。
里面记录的东西他实在看不过来,反正他看得眼花、只知道一个结果:发财了。
郭氏带来了非常丰厚的嫁妆,虽然算是她的,但也是肉烂在锅里。婚礼宴席上收的大量礼物,也是发了一大笔。
郡王俸禄不错,但靠俸禄真的发不了财,平素主要靠的是皇帝的赏赐。眼下一下子得到这么多财宝也是相当可观。
朱高煦再次感觉做藩王其实很不错,只要让他平平安安做藩王,他何必折腾?现在大明初期,朱家天下少说也还有两百多年,能爽到老死了。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底页居然记录了很多名字,合送了一份礼。那些宫里的宦官,居然也凑份子上了一份。
朱高煦笑了笑,顿时心道:以诚待人,人必诚以待我。
他翻第二遍时,居然发现了平安、盛庸、何福的名字。特别何福,亲自来了,送得还很丰厚,简直出了大血。这厮在灵璧之战正好撞到朱高煦,俩人交手,何福惨败。现在居然一副不打不相识的姿态,亲自跑到王府送了份大礼。
朱高煦专门细看了何福的礼物清单,大概记在心里,以便以后投桃报李。
大明春色 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福之人
郭薇醒来揉了一下惺忪的眼睛,看见房间里到处都是大红的喜字,身边已不见了朱高煦。她拿被子挡住身子,便伸出胳膊找亵衣穿。
这时几个宫女进来了,先屈膝向郭薇执礼,接着便拿着各种东西进来,侍候她穿衣洗漱打扮。
“王爷呢?”郭薇问道。
一个宫女道:“方才见王爷去书房了,王爷吩咐,王妃起来了便先去饭厅用膳,稍后要出门哩。”
于是郭薇被人侍候着穿戴好红色的大袖衣、霞帔、红罗裙、红罗褙子、凤冠等纷繁的东西,她也不能选,衣裳早就准备好了。然后被宫女带到饭厅。
不多时,几个陌生的女子陆续端着粥、包子和一些小碟进来了。郭薇一眼就看到一个女子十分美貌,比那些宫女好看,忍不住便多看了几眼。
那女子也注意到了王妃的目光,便道:“妾身做了这些粥菜,却不知合不合王妃的口味。”
“原来是你做的饭……”郭薇微笑道,“你人美,手也巧哩。”
女子倒是和气,马上便作万福道,“多谢王妃美言,王妃更美哩。真是有福之人。”说罢便告退出去了。
过得一会儿,一身皮弁服的朱高煦也进来了。郭薇脸一红,低垂着目光不敢看他,忙起身作万福道,“我起来晚了,请王爷恕罪。”
“薇儿坐下罢。”朱高煦不以为然地道,“刚才我听见有人说话,那说话的人名字叫杜千蕊。”
“杜千蕊,挺好听的名字哩。”郭薇轻声道。
朱高煦好言道:“我没把杜千蕊当奴婢使唤,不过家里那么多人,若是没有高低秩序,必定要乱套。这王府上不管是谁,都得听薇儿的,你那金印金册可是父皇赐的。”
郭薇想了想,点头道:“嗯。”
朱高煦又问:“杜千蕊刚才和薇儿说甚么了?”
郭薇不好意思地轻声道:“她说我美,是有福之人。”
朱高煦微微叹道:“没办法的事,这世道就这样。”
郭薇听到这句话,也没明白什么意思,便小心地给朱高煦盛粥,双手递了过去。过了一会儿,她自己也拿起勺子舀了一勺,放在唇边轻轻尝了一口,没注意脱口就道:“真好吃!”说完才赶紧用手指轻轻按在朱唇上,抬头看了朱高煦一眼,却见朱高煦望着自己笑了一下,他便埋头大吃。
郭薇见状,心里也放松下来,新婚才第二天,她觉得朱高煦确是个很随意的人。她实在不明白,为啥自己的夫君名声那么差……当街把朝廷命官打死,很多人都说是真的,郭薇想问,但又不敢多嘴。 二人吃完早膳,郭薇觉得自己又多贪了半碗,太饱了。她便跟着朱高煦上了马车,在随从的簇拥下出门。他们夫妇同乘一车,郭薇端坐在旁边,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腿上,依然有点拘谨。
她不敢多说一句话,沉默了许久,才忍不住转头小声道:“成亲之前,有个大娘教过我一些事,还给了一本书。可是昨晚怎么不太一样哩……”
朱高煦笑道:“等一两年,薇儿再长大点了,就会和书上一样。”
郭薇忍不住好奇,便红着脸用几乎没法听见的声音问:“唾沫也能……生孩儿么?”
“这……”朱高煦表情十分怪异,过了一会儿,他又道,“若是你爹娘问起,你就说,咱们和书上写的一样。”
郭薇困惑道:“为甚么?”
朱高煦的大手覆盖住她的小手,好言道:“薇儿身子单薄,我怕你这么小就生养很危险。”
郭薇顿时感觉暖洋洋的,身体也似乎变得软弱无力了。
他们先去了皇城,祭祖、拜见皇帝皇后,完成了很多礼仪,接着又去武定侯府。
……二人回到郭家,先在中堂与她父母见礼,就仿佛不认识的人一样说了一些吉利话,父母竟然没有平素的教训口气,一口一个王妃称呼郭薇。接着郭父便与朱高煦在厅堂上坐下喝茶说话,郭薇和她母亲进内院。
一到了她熟悉的小院子,郭薇马上就放下了拘谨,双手提着宽大的袍服小跑着,找她的姐姐去了。
徐氏唤了一声,只好跟了过来。她刚进屋,便见薇儿和她姐姐在那里正低声说着话,薇儿脸蛋红红的,笑意一直都在她脸上。
什么“王爷会吟乐府诗”,什么“早就在御花园见过,却相互不认识”……每句话就没离过高阳王,这些徐氏都听在耳里的。
郭嫣一脸意外,看着薇儿脸上的表情,她也是有点羡慕起来。
徐氏听了一会儿,便道:“为娘知道你高兴,不用你说,高阳王拿手给你挡车顶、生怕你碰着了,一天之间已快传遍市井。为娘知道他待你好。”
薇儿便红着脸不说了,过了一会儿,她便道:“王爷的哥哥肯定也不错哩。我告诉了姐姐那么多,姐姐以后也要和我说那些趣事儿。”
郭嫣一脸不好意思的样子,轻轻点头“嗯”地应了一声。
就在这时,徐氏捕捉到薇儿话里的一些蛛丝马迹,便道:“你说的那个长得漂亮、厨艺又好的小娘,可能是高阳王的宠妾,你得留心一点。”
薇儿道:“王爷说了,我有金册金印,谁都不能欺负我。不过我见她人挺好,说话也和气,不像是坏人。”
徐氏瞪了她一眼,只觉得这亲女儿不长心。
薇儿看着徐氏,垂下头道:“娘,我知道好歹的,说不上来为甚,但就是觉得她人还好。”
徐氏不置可否,便转头对郭嫣道:“嫣儿先回避一下,你还在闺中,有些话不便听。”
郭嫣应声出去了。
这时徐氏才缓缓地坐到郭薇身边,小声问道:“前几天给你那册子,上面写的事儿,你和高阳王照着办了?”
郭薇脸一红,低着头微微点头。
徐氏打量了她一眼,已不像在大堂中那样装模作样,便语重心长地说道:“薇儿要尽快生养,最好是个小王爷。要不了多久,高阳王就算不是皇太子,也至少是亲王。你生的男孩儿、乃亲王嫡长子,将来也是亲王,母凭子贵,明白么?”
郭薇一声不吭地点头。
徐氏叹了一口气,又道:“皇家宗室,延绵子嗣乃重中之重,你是正妃,若是万一无子,可能被休掉!那咱们郭家便丢脸了,你爹不得气晕过去!”
“啊?”郭薇身上一颤,使劲摇头道,“王爷会不要我?我不信!”
徐氏正色道:“王爷说了算,还是皇帝皇后说了算?你一个正妃,连儿子都生不出,帝王家的人要你作甚么用?”
徐氏忽然话锋一转,“高阳王是不是没和你做那种事?”
郭薇涨|红了脸,一声不吭。仍徐氏怎么暗示,她就是啥也不说。
徐氏有点生气:“薇儿,你一向乖巧,转眼间就学会说谎了?你已经是王妃,可别再孩儿性子,该懂点事了!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你爹为了这门婚事四处奔走,咱们家收了那么多东西,你好自为之罢!”
郭薇再也不吭声了,一脸怯意,脸也变白了。
等徐氏出去后,姐姐才走了进来,见郭薇那副模样,便问道:“你被娘骂了?”
郭薇闷闷不乐、心事重重的样子,点头称是。等姐姐追问做错了什么时,她却变成了闷葫芦,半天问不出一个字来。
等姐姐不问了,郭薇才开口道:“娘说,母凭子贵,是这个理?”
姐姐点头道:“正是。”
郭薇便坐在窗户前,双手支撑着下巴,呆呆地望着窗外。
不过没等她发呆太久,徐氏便进来叫她,要跟高阳王回府了。今天回来只是个礼节,并不会留得太久。徐氏送郭薇出院门时,又反复叮嘱了一番。
大明春色 第一百七十四章 必有异心
昨日忙了一整天,朱高煦夫妇去过皇城,完成了很多繁杂冗长的礼仪。今日朱高煦和郭薇还要去一趟皇宫,再次拜见父皇母后,走过这一趟婚礼差不多就能结束了。
天刚亮,他便叫上郭薇一块儿起床。朱高煦依旧穿皮弁服,将一枚大簪子插到脑袋上,郭薇则穿翟衣、戴翟冠。
用过早膳,朱高煦在饭厅坐了一会儿,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郭薇也陪坐在旁边,没有打搅他。
丫鬟端两杯茶水上来,朱高煦便顺手拿起茶杯,左手托着杯底,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放在杯盖上、却不揭开。
那白陶瓷茶杯的瓷盖子有个凸出的盖顶,朱高煦的右手拇指和食指便反复地捏着盖顶,偶尔还不断往上拔,动作很轻,始终没有把杯盖揭开。
过了一会儿,他回过神来,便见端坐在旁边的郭薇涨|红了一张脸,看着他的目光、如同秋波一般。朱高煦顿时一愣,低头看一眼茶杯。二人面面相觑,始终没说一句话。
时辰也差不多了,朱高煦便起身,带上郭薇坐马车出门。
他们到皇城,从东华门入,却得知皇帝还在御门,早朝还没结束。朱高煦夫妇来得还是太早,便在宦官的带引下先去乾清宫外等着。
……
此时,一众大臣仍站在奉天门内。翰林侍读解缙在中间,大声地说道:“臣弹劾高阳郡王逾制、主婚使大理寺卿薛岩不轨!高阳郡王服九章衮服,冠九旒五色冕,不合郡王之制。大明自有礼仪,高阳郡王身为宗室,竟视礼法于无物,该当惩罚!
大理寺卿薛岩,一昧逢迎讨好藩王,毫无节操,只是个钻营官场的小人!臣以为,薛岩不能主持大理寺,有负圣上之重托!”
解缙慷慨陈词,但大殿上连一个附议的人都没有,人群竟然传来一声讥笑!
发出讥笑的人是刚封了淇国公的邱福,邱福嘲笑地看了一眼解缙,转头对旁边的成国公朱能小声道:“这官儿是不是有病?”
朱能张开大嘴,终于忍住没笑出声来。
上位的皇帝沉默了片刻,只说道:“朕知道了。”
解缙只得谢恩退到队列中。
这时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陈瑛出列,拜道:“启禀圣上,臣弹劾淮安总兵官盛庸。盛庸有异心!盛庸在奏章里,有一句竟然不自称臣,其居心叵测!”
过了好一会儿,上位的皇帝才说道:“不过是奏章里一点笔误,只是细枝末节,并不能就说盛庸有异心。”
少顷,皇帝又道:“给盛庸下旨,俺念山东久为兵乱所困,疲于转输之劳。调盛庸为山东总兵官,叫他去抚兵养民。”
翰林官员并拜道:“臣等领旨。”
就在这时,陈瑛又道:“臣弹劾宁远侯何福!何福的弟弟何禄至今行踪不明、人不知去向,必有所图……”
“叫人去问何福,他弟弟何禄哪去了?”皇帝说道。说罢他便不由分说先站起来了,似乎还有事赶着要走。
众臣只得叩拜谢恩。
文武大臣陆续从奉天门里走出来,三三两两的一边说话一边走路。解缙独自出奉天门,这时袁珙便追了上来,在后面招呼道:“解侍读等等我。”
解缙转过身来,作揖见礼,袁珙回礼后便与他并肩而行。
走了一段路,袁珙不动声色道:“高阳郡王婚礼服青色,未服玄衣。就算衣裳逾制,也只算亲王之制。他是圣上嫡子,迟早是亲王,没什么好弹劾的。眼下这种时候,解侍读这样做并不是好事,可知?”
“眼下什么时候?”解缙一脸不悦,皱眉问道。
袁珙叹了一声气,并不回答他的问题,又道:“高阳王逾制,解侍读弹劾高阳王便可,却弹劾薛岩作甚?还说得那么难听,这不把人都得罪完了!”
解缙怔道:“我大明朝礼仪之邦,既然定了礼制,便要人人守礼,不然要那制度作甚用?”
袁珙瞪着眼睛,竟是没法反驳解缙,反而说不出道理来了。
这时不远处隐隐传来了几句低声议论,“当年洪武朝的官员贪污、要被剥皮填草,建文朝时陈瑛贪污、只是被贬斥。他却因此怀恨在心,现在成天与咱们过不去,此乃睚眦必报的小人!”
袁珙不动声色地转头看了一眼,见说话的人是刑部尚书雒佥,雒佥说得小声,以为袁珙没听见。可是袁珙的耳朵却很灵。
此时大伙儿纷纷回各自的衙门了,眼下倒没出多大的事儿。
……朱棣离开奉天门后,便径直到乾清宫。请来徐皇后,帝、后在大殿上见高煦夫妇,接受拜礼,赐膳食,又给了许多金银玉器礼物。
礼罢,朱棣便让皇后招待高煦夫妇,自己很快去了东暖阁,叫宦官把奏章搬过来瞧。
朱棣忙着看新的奏章,只因想要急着看看,有没有人上书杀方孝孺……那些不投降甚至辱|骂皇帝的文官,此时已清理得差不多了;就剩那个方孝孺,让朱棣感觉有点棘手,以至其它的事儿也拖延了不少时间。
他翻看着奏章,很快发现两本提到方孝孺的,可是内容竟然是求情!
朱棣的怒气立刻冒了起来,“啪”地一声将奏章扔在御案上,脱口道:“死有……”他还没说完,却忽然住了口。
现在他已是皇帝,说每一句都不能随便由着性子。朱棣转头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宦官们,接着起身站起来,在地上走来走去。
良久之后,朱棣走出东暖阁,想透一口气。
他刚深吸一口空气,忽闻斜廊后面传来一阵说话声。朱棣循着声音看去,见是皇孙朱瞻基在那里嚷嚷着。孩儿是最有趣的,于是朱棣踱步走了过去。
宦官宫女们也看见皇帝了,急忙上前跪伏叩拜。而朱瞻基手里正拧着只白色的猫儿,还拿一条绳子圈着猫的脖子,孩儿回过头来,叫道:“皇爷爷!”
“哎!”朱棣应了一声,转头问宦官们,“你们在这里作甚?”
一个宦官道:“奴婢们扰了皇爷,请皇爷降罪!世孙要吊死那只猫,奴婢们只得劝阻。那只猫可是世子妃的喜爱之物!若是眼看着世孙吊死了猫,奴婢们怎么向世子妃交待啊……”
朱棣随口问朱瞻基,“猫儿的毛那么白,像雪一样漂亮。孙儿为啥要杀它哩?”
朱瞻基昂起小脑袋,说道:“这只猫偷吃了皇爷爷养的鱼,它犯了错,死有余辜!”
“哈!”朱棣听罢,顿时把心里的一口闷气吐了出来,没想到自己要说的话只能忍着,倒是孙儿说得十分果决。
朱棣不怒反笑,指着瞻基,回顾左右道,“俺孙儿很像俺,赏罚有度,分得清黑白对错。你们让他把猫儿吊死!世子妃那里,就说是俺叫世孙做的。”
“奴婢等遵旨!”宦官们叩拜道。
于是本来在劝阻的宦官们,反倒上前帮忙,将猫脖子上的绳子勒紧,然后让世孙把它挂在廊芜的一根木头上,那猫吃得很肥,身体重,顿时就在那里挣扎起来。
朱棣离开东暖阁,乘御辇复去奉天门。坐了一会儿,纪纲觐见,把一本诏狱犯人的名单呈送上来,然后躬身侍立在一旁。
朱棣不动声色地翻着,“哗哗”的纸张声音十分有节奏,不快不慢却毫不停止。
忽然,他的手停了,看着卷宗皱眉道,“方孝孺尚在人世?”
纪纲听到这里,腰向下弯得更低,却一声不吭。朱棣也没怪罪他,合拢卷宗便扔到御案旁边,“拿去罢。”
“臣领旨!”纪纲双手拿起卷宗,走出了御门。
大明春色 第一百七十五章 阴差阳错
因徐皇后召见,昨天妙锦才进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