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春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西风紧
她知道朱高煦成亲了,但并未去观礼;直到今天,她才来到坤宁宫,想看看高阳郡王妃的模样儿。
妙锦仍旧穿着道袍、梳着发髻,今天这身袍服的棉布料子比以前软,裁剪也更合身。衣裳本无甚蹊跷之处,却是因为她的人,身段稍不加掩饰,便让她的冷清仿若英气、温柔仿若妩媚。柔软的料子被她的身体撑起,她不经意间想起了朱高煦说过的椒以及春笋翘状,耳朵便微微有点发烫了。
走进堂皇宽敞的坤宁宫,宫女宦官都敬称“池月真人”,毕竟是皇后娘娘在意的人。
妙锦寡言少语、没理会宫人,她只是没心情说话而已……她的心思早已辗转纠缠了千百遍。
先是很心酸,眼睁睁看着自己委身之人、另娶他妇,妙锦心里很难受。
然而堂堂皇帝嫡子,十九岁了才成亲,不是情理之事吗?妙锦这身份,难以成为那个郡王妃。
如果她仅仅是御史景清之女,以前不去掺和皇权争斗,刚认识高煦就冲着成为王妃来的,或许还有机会罢。然而命运颠沛,妙锦怪不得高煦,甚至也不能怪那个陌生的王妃。
既然不能与他在一起,就不该委身于人。妙锦想到这里,又是羞臊、又是懊恼。可谁会知道、到头来她却不用自|裁呢?
唉,世事难料,总是那么阴差阳错。
就在这时,几个人走进了坤宁宫。妙锦转过身看时,除了宫女宦官,便是世子妃张氏和一个身穿翟衣的陌生小娘。那身翟衣只有公主、王妃才能穿,她必定就是高阳郡王妃了。
妙锦立刻打量了一番郡王妃,见她年纪尚小,生得白净清秀,面有娇羞,举止端庄带着拘谨。不知怎地,妙锦对“夺”走高阳王的王妃,却莫名有几分亲近之感……或许那东西本来就不是妙锦能得到的,她便没有被抢走的怨意。
“哟!小姨娘也在坤宁宫呀。”张氏招呼道。她又热情地对郡王妃道,“小姨娘是皇后娘娘认的义妹,弟妹也可以叫小姨娘。”
郡王妃便上前微微屈膝,有模有样地将玉白的双手抱在腹前,声音清脆温柔,“见过小姨娘。”
“我是出家人,叫我池月也可以。”妙锦神态淡泊,几年前被人变成了道姑,她已经习惯这样了。
妙锦心里正纳闷:没见着皇帝皇后便罢了,怎么没见高阳王一起来?
不过妙锦不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她没有开口问。但张氏已主动说起来:“母后去更衣,稍后便到。高煦见到他大哥了,俩人在外边说着什么话,咱们妇道人家不去多嘴,便先进来等着母后。”
妙锦没理会,假装以为不是在和自己说话。
这时张氏便对旁边的宦官宫女道:“咱们妯娌说话,你们下去罢。”
“是。”奴婢们纷纷退下了。
妙锦早就见识过多次、张氏那张嘴很能说。果然她简直是人来熟,和新郡王妃很快已好得像姐妹一样,谈天说地家常里短说个不停。
这时张氏又道:“听说弟妹和连楹的女儿有旧?”
郡王妃轻轻点头:“回嫂嫂的话,见过几次。连姐姐和我年纪相仿,能说上话儿。”
“原来是闺中好友哩,人和人的时运真是比不得,弟妹的运气多好,嫁了个雄伟的王爷,又看那连家闺女,惨啊!”张氏低声道,“那连姑娘被那些丘八日夜守着,来了月事也没被放过,活生生折磨死了。”
别说还是小姑娘的郡王妃,就是妙锦也脸色苍白。幸好她站在张氏的侧后,没让张氏看到自己的表情。
妙锦当然知道连楹家的人怎么获罪的,就是因为连楹当众要刺|杀皇帝!妙锦听到这些,现在还隐隐后怕。
郡王妃的脸蛋都吓白了,毫无血色,眼睛却红红的,毕竟连姑娘是她认识的人。
张氏看了一眼郡王妃,却没有住嘴的意思,还在小声说:“连姑娘死了之后,便被丘八们拖出去,让一群恶狗分食,头上的皮都被扯掉了,那血淋淋的……”
郡王妃听到这里,不断摇头,“呜呜呜”哭起来,眼睛红得像桃儿,眼泪淌得满脸都是,把胭脂水粉都弄花了。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喊声:“皇后娘娘驾到!”
张氏终于住了嘴,急忙站起来,郡王妃也从凳子上起来,一脸都是泪,不过哭声总算忍住了。
妙锦看到郡王妃那副模样,心里很急。就在这时,郡王妃的目光投了过来;妙锦急忙抓住机会盯着郡王妃的眼睛,然后轻轻地不断摇头。
徐皇后已经走到门口了,妙锦不好开口说话,却不知这个看起来模样纯真的小姑娘懂了没有。
“哎呀,我的儿媳,你怎么刚过门就哭成这样了,你们谁欺负她了?”徐皇后惊讶地看着郡王妃。
张氏屈膝执礼,却没吭声。
郡王妃凄凄戚戚地说道:“刚才嫂嫂在和臣妾说话,臣妾忽然想起家里那只可爱的鹦鹉死了,一时没忍住伤心……”
徐皇后听罢,回顾左右道,“高煦家媳妇心肠真软哩。”又道,“你别伤心了,我忽然想起后宫有一只鹦鹉,西域的稀奇玩意儿。那是边关大将宋晟从甘肃进京、带给我的礼物。来人,把那只鹦鹉带过来,我要赐给高阳郡王妃。”
“是。”宦官应道。
徐皇后便好言笑道:“这下可别再哭了。高煦很凶,好多人都怕他,没人敢欺负他媳妇。”
“谢母后,母后真好。”郡王妃乖巧地说道。
徐皇后听得满脸笑容,说道:“好,好。别说我喜欢这个儿媳,高煦也很喜欢。此前我还担心我儿高煦不满意,而今看来倒是多虑了。我听郑和说,迎亲那天,高煦把你当宝一样,生怕碰着了。”
郡王妃道:“母后怜爱,王爷不嫌,这是臣妾前世修来的福分。”
这时妙锦已经松了一口气。她默默地看世子妃张氏时,张氏虽脸上带着笑意,却笑得十分僵硬。
不一会儿,世子和高煦也进来了,向徐皇后行礼问安好。
高煦又走到妙锦跟前,拜道:“小姨娘好,何时进宫的?” 二人见礼的刹那之间,目光相对,她见虎背熊腰身材挺拔高壮的高煦一身大红皮弁、眼睛里却隐隐有愧意和怜惜之感,叫妙锦又是担心露陷、又是心中感概。
何必呢?
“昨天。”妙锦回礼只说了两个字。
一家子便在坤宁宫说起家常,妙锦发现高煦时不时在看自己。她却并不回应,假装不知道,实际余光里一直注意着他的眼神。
临近中午,徐皇后留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用膳,妙锦不愿参与皇室家宴,便先告辞出来了。
这时皇帝朱棣刚下御辇,妙锦只得上前掐子午诀见礼。朱棣的目光十分犀利,又有点肆无忌惮地上下打量了一番她,说道:“快用午膳了,正好高炽高煦都在,妙锦去何处?”
妙锦低着头眉头微皱,道:“贫道不好打扰圣上家宴,请圣上恕罪。”
朱棣一副不知找什么话的模样,却并不马上去坤宁宫,又道:“妙锦不适合出家,不如还俗算了。”
妙锦道:“圣上见原,贫道醉心仙路,不敢辜负师父厚望。”
“张三丰真的现世了?”朱棣有点不高兴地说道,“若真是出世之人,便应心无旁骛、毫无七情六欲,可景御史去世时,朕看妙锦挺伤心的呀。”
妙锦只好说道:“贫道仍未得道,尚需修炼。父母有养育之恩,贫道至今未报,道行太浅、无法释怀,让圣上见笑了。”
“嗯……”朱棣便不多说了,他便向石阶上走去。妙锦忙躬身道:“恭送圣上。”
这时朱棣又回头看了她一眼,有点不舍地转过头去。
妙锦从宽阔的砖地上往北走,旁边的宦官忍不住小声道:“皇爷文治武功,每天忙于国事,不好女色;更是非尊贵之妇不亲近者,至尊高贵。皇爷却和池月真人说那么多话,当真难得。”
妙锦冷冷道:“你想说甚么?”
宦官忙弯下腰,“真人息怒,奴婢多嘴,只觉得皇爷说的话有道理。”他小声道,“真人若还俗,有望封为贵妃!”
妙锦冷笑道:“你以为我羡慕贵妃?”
宦官无趣地陪着笑脸,不吭声了。
妙锦看了他一眼,却缓了一口气道,“我知道你是好意,不用往心里去。”
“奴婢哪敢哩!”宦官忙道,“您是皇后娘娘召来的人,借奴婢十个胆子,奴婢也不敢在心里想您的丝毫不是。”
妙锦轻声道:“我看到那后宫高墙,与世隔绝。那些宫妇却要在这里一辈子,寸步不能离开。或许有不少人羡慕其尊贵身份,我却一心在深山道观之中,不羡绫罗绸缎,只羡逍遥。”
况且妙锦出身书香门第,那礼仪教化的熏陶她不是全不信。若是一女侍二夫,她算是甚么人?
她要是愿意委身燕王,早就做了这事。当年还在北平,建文君臣的意思就是让她色|诱朱棣;她始终不愿意……只因以为已经被决定了、注定要进宫为建文帝皇妃!她没见过建文,只是不愿意服侍了一个男人、又恬不知耻地跟另一个在一块儿罢了。





大明春色 第一百七十六章 司礼监
皇宫的午膳后,两个皇子及其王妃告退了。朱棣到乾清宫东暖阁休息,想午睡一会儿,又临时想起了一件没办的事,遂叫人去把几个宦官找过来。
朱棣刚掌控偌大的大明皇朝,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他只能将一切情绪藏在心底,按照想好的法子,一件件地做下去。
不多时,点到名字的八个宦官都来到了东暖阁。
朱棣看了两眼,人来齐了。
都是阉人,有云南人郑和(原名马和)、保儿(原名李谦);胡人云祥(原名猛哥)、田嘉禾(原名哈刺铁木);还有女真人王安(原名不花都),西番人孟骥(原名添儿),本来叫王彦的狗儿、以及侯显。
原来燕王府的宦官不止八人,现在朱棣最看重这八个,因为他们都是在“靖难之役”中拼了命的。像那个狗儿,每次攻城都身先士卒,完全不怕死。
这时朱棣便开口道:“照原来的朝廷制度,宫里的宦官是吏部在管。俺觉得让外廷管内官很不方便,你们去建一个衙门,叫司礼监,今后就帮俺管着宫里的宦官。”
众人拜道:“奴婢等遵旨。”
朱棣又指着郑和道:“你做司礼监太监,侯显做少监。你们合计一下,八个人都到司礼监做个官,今后宫里宦官的事,就别让吏部就插手了。”
郑和与侯显跪拜道:“奴婢等谢皇爷隆恩!”
朱棣想了想,又问道:“郑和、侯显,今日午膳你们都在边上,说说高炽和高煦谁好。”
“这……”郑和与侯显面面相觑。
郑和道:“两位王爷都是皇爷的皇子,奴婢瞧着都好。”
侯显也忙附和道:“郑公公说的是。”
“今早上有官儿弹劾高煦逾制穿亲王衣裳,俺猜那官儿的意思,是想催促俺该分封诸子了。”朱棣道,“这里没外人,你们觉得谁做太子好?”
郑和吓了一跳,急忙磕头,其他宦官也急忙把身体伏得更低。郑和道:“彼时奴婢也在奉天门,弹劾高阳郡王者,乃翰林院侍读解缙,奴婢却没想到解缙还有这个意思。皇爷正如日中天,奴婢更没想到那些事儿。没想过便不知怎么答哩,请皇爷降罪。”
侯显更直接,说道:“奴婢们只是服侍皇爷的家奴,不敢说此等大事。”
“罢了罢了!”朱棣挥手道。
“奴婢等谢恩,告退。”
……朱高煦和郭薇已经回到了王府,她叫王贵把皇帝皇后送的礼物、都搬到库房去放好了,再登记造册。
礼物里居然有个活物,便不能搬到库房去,不然要不了几天就得饿死。那是一只五彩的鹦鹉,鹦鹉竟然没叫唤,正在笼子里跳来跳去,瞧着笼子外面的人。
“母后赏赐妾身的。”郭薇轻声道。
于是朱高煦叫人把鹦鹉提到郭薇的新房里去,放到卧房外的厅里。
朱高煦走进新房,伸出手指逗了一下那只鹦鹉,又见郭薇的眼睛红红的,便问道:“薇儿哭过?母后又为何要赐你一只鹦鹉?”
郭薇看了一眼旁边的宫女,那两个宫女也是皇后送的,很有眼力劲,马上便出去了。
郭薇轻声道:“世子妃明知我和连楹之女认识,却说连姑娘如何被军士侮辱、如何死了还被恶犬分食,我听了就觉得连姑娘好可怜、好惨,忍不住哭了。
这时母后便进坤宁宫了,我见小姨娘给我递眼色摇头,便猜测小姨娘的意思、这事母后听了会不高兴,赶紧改口胡说家里鹦鹉死了伤心。于是母后才赏了一只鹦鹉,还说是一个叫宋晟的大将送的西域鹦鹉。”
“世子妃就是个心机女!她肯定是故意的,那连楹要谋|刺父皇,全家都倒了霉。连姑娘受了牵连、才那么惨,这是父皇下旨惩罚的。诸事母后都知道。”朱高煦有点生气地说道,“若是薇儿在母后跟前说连家姑娘如何惨,你如何同情可怜她,那就是怪父皇做错了?母后能高兴?”
郭薇瞪着明亮的大眼睛,仰望着朱高煦,脸色苍白地点点头。
朱高煦又道:“这心机女不给我面子!我才刚结婚,媳妇第一次见她,她就给你挖坑,实在过分。以后一定要小心她,最好少和她见面、说话。薇儿恐怕不是她对手。”
郭薇怯生生的样子,说道:“没想到皇宫那么可怕,我没得罪她,她还是我嫂嫂呢,竟然要害我!都怪我太蠢,什么都不会,连累王爷了。”
“没有没有,薇儿已经很机智了,若不然,铁定要入坑!十四岁的小姑娘,能让张氏这样心机女人扑个空,薇儿很不错。”朱高煦好言道。
郭薇道:“王爷待我宽容,谢王爷。我确实没想到里面还有那么多事,幸好有小姨娘提醒我。我觉得大嫂坏,小姨娘人好。”
朱高煦道:“薇儿不用谢我,你我夫妇一体的。小姨娘对你好,你记得就行了,也要对她好。”
“嗯,我会记得小姨娘。”郭薇柔声道。
朱高煦来回走了两步,又道:“张氏也不能说是坏,只是心眼多。她不是无缘无故欺负你,只因她丈夫和我在争太子之位。
我本来是不想争的,反正也不可能争得到;但朝中有人支持我做太子,天然就与世子府有矛盾。这种矛盾无法化解,不是说两句好话、好好相处就可以的,薇儿不用责怪自己了。”
“好可怕……”郭薇颤声道。
她第一天进门,看得出来非常喜悦快乐,可是才第三天,脸上的笑容就少了。朱高煦看在眼里,也是无能为力。
他没法让自己亲近的人无时无刻都快乐,唯想让她们都平安……但是,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朱高煦全家都要死!别说郭薇这种外姓人,就连朱高煦将来的儿女、朱家的人,不论大小孩儿,都要死!
那种冰火两重天的感受再次涌上朱高煦心头,他一面很关心自己亲近的人,一面又充满了戾气,心道:要让老子全家死,老子也不会让你们好过!
朱高煦的步子越走越快,沉声道:“来而不往非礼也,我都说得很清楚不和你们争,既然你们先这样,那我不回敬就太不客气了!”
他见郭薇一脸忧惧,忙缓和口气,温和地说道:“薇儿别怕,我保护你。”
“王爷……”郭薇主动抓住了朱高煦的手,抓得还很用力。
郭薇心神不宁的样子,又担心地说道:“世子妃那么可怕,我姐姐怎么办啊?爹和娘都说好了,已答应皇后,要把姐姐嫁给世子为次妃。姐姐过门之后,能是世子妃的对手么?”
朱高煦无言以对,见郭薇这样子定然很少见识阴谋,估摸她姐姐也不会好到哪儿去。他无奈地说道:“没法子,岳父岳母已经答应母后了,能反悔?母后可是皇后!况且我不得不猜测,让你们姐妹分别嫁到世子府和高阳王府,根本不是母后的意思,而是父皇的圣旨!”
“为何?”郭薇马上问道。
朱高煦道:“郭家是武定侯府,就算老侯爷去世了,还有十几个儿子在朝做官,在朝中的关系盘根错节,父皇也有意拉拢武定侯府。
郭家现在就算不比以前,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是一股不小的势力。父皇根本不想因为联姻,就让咱们兄弟任何一个人就多一股势力。如果郭家与两边都是亲戚,怎么都有退路,立场上就应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郭薇一副无力的样子:“原来是这样。我和姐姐都想得太简单了……”
朱高煦好言劝道:“你们姐妹必有一人嫁世子府,如果不是你姐,那肯定是你去。薇儿心疼你姐姐不错,但也要庆幸不是你自己去。”
“我宁肯自己去……”郭薇有气无力道,忽然又回过神来,忙道,“我不是觉得嫁给夫君不好,却是想自己受那个苦,原本就已经准备好这样了的。”
“啊?”朱高煦有点不解,看着郭薇的神情,似乎她并不是在伪装。
郭薇仰头看着朱高煦道:“王爷不知道,我姐肯定不喜世子。今天午膳,我见到世子就这么想了,实在太……有点胖了。”
“在皇家,问题很多,唯独胖不是问题。”朱高煦不动声色道,“要说我大哥,他那人还好,挺重亲情。做世子次妃,最大的问题是世子妃张氏!”
郭薇叹气道:“姐姐和我一样,想得很简单。她既不喜世子那样的人,也不喜王爷这样带兵打仗的雄伟武人。姐看不起武夫,她只喜欢读书人,高高瘦瘦斯斯文文的那种。”
朱高煦道:“既然如此,就算薇儿牺牲自己,你姐也不能满意,那你就白牺牲了。没法子的,世事岂能轻易如愿?谁叫你们是武定侯府的女子呢?”
就在这时,忽然一个声音道:“心机女!心机女!心机女……”
朱高煦吃了一惊,转头看,原来是那只鹦鹉。它一直没叫唤,忽然叨念起来,冷不丁吓了朱高煦一下。




大明春色 第一百七十七章 知道的太多
“心机女!心机女……”鹦鹉叫了几声。它已经被从笼子里放出来了,在木架子上扑腾了一下,不料鸟脚上还系着链子,仍旧只能在方寸之地活动。
旁边的宫女偏头看了一眼鹦鹉,继续慢吞吞地擦着桌子。因为只有她一个人,所以动作非常慢,简直像在打瞌睡一般,心不在焉的。
就在这时,忽然鹦鹉“嘎”地发出一声鸭子般的惨叫,宫女转头一看,脸马上白了!一只黄猫正咬住了鸟脖子,将那鸟拖下了架子;但鸟脚上有链子,于是猫便叼着那鸟脖子,一起在木架上荡来荡去,像荡秋千一样。
宫女急忙走过去,双手捉住了那只猫,那猫竟然还叼着鸟不放。
“来人啊,来人啊……”宫女急忙喊起来。
不多一会儿,几个宦官宫女也跑了进来,接着郡王妃郭薇也来了。郭薇看着那鹦鹉和猫,气得跺脚道:“母后今天才赐给我,这么就死了!谁的猫啊?”
一个宦官道:“回王妃的话,好像是姚姬养的。奴婢看见她给猫喂食。”
“姚姬是谁?”郭薇问道。
宦官道:“奴婢也刚来王府几天,不太清楚,不过姚姬以前似乎是个尼姑。”
郭薇听过朱高煦与尼姑日夜宣|淫的传闻,见了朱高煦后觉得他不是那种人,不料府上竟然真的有个尼姑!那些传闻似真似假,实在叫人一时难以分辨。
“恶猫儿!”郭薇见鹦鹉脖子上的血口子,已经死了,又气又心疼,骂了一声。
那宦官道:“王妃娘娘,让奴婢把这猫儿宰了,给您出气!”
“喵!”那猫儿在宫女怀里叫了一声。
郭薇看了它一眼,又有点于心不忍,便道,“把它撵了,让它去做野猫!”
宦官道:“猫不认路,奴婢把它弄远点扔掉。”
“就这么办。”郭薇点头道。
……“小黄猫,喵喵!”姚姬在王府上唤起来,一边唤,一边在各处角落里找。
檐台上有个少|妇模样的女子正在洗衣裳,抬头看了姚姬一眼。等姚姬找了一圈回来时,那女子又抬头,似乎欲言又止。
姚姬认得这少|妇,一来郡王府,少|妇就在了,一口山东口音,姓陈。姚姬路过陈氏,忽然转头道,“陈姐,你看见我的小黄猫了么?”
陈氏低声道:“有个宦官把黄猫拿出去丢了,它咬死了王妃的鹦鹉,王妃下的令。就是那个脸长得很白、娘里娘气的宦官,刚来没几天。”
姚姬眉头一皱,她知道那个宦官,姓黄名狗;他干爹要死了、在郡王妃快过门的前几天哭,朱高煦答应要帮他。这些事,姚姬都在瞧着。
“多谢相告。”姚姬道。
那只小黄猫原来是鸡鸣寺主持买的,但大多是姚姬在照料,跟了她很久了,她非常舍不得。姚姬马上就去王妃房前,正见郡王妃郭氏坐在里面,被几个宦官宫女围着。
“见过王妃。”姚姬走到门口,先执礼,接着便马上问道,“王妃把我的小黄猫丢哪去了,可否告知?”
郭氏瞪着眼睛打量她,有点惊讶的模样。姚姬已经习惯了,很多没见过她的人,无论男女都会多看几眼。
片刻后,郭氏便直起腰,带着稚气的脸强撑着威风的模样,“那只黄猫咬死了我的鹦鹉,我已经决定叫它做野猫,不知扔哪去了!”
姚姬看了一眼,桌子上果然摆着一只彩鸟的尸身。
就在这时,那个叫黄狗的宦官叉腰挡在王妃前面,说道:“你谁啊,还敢来问?知不知道、这鹦鹉是皇后娘娘赐给王妃的?!王妃心仁,连猫也没杀,这已是厚恩了。要是较起真来,别说那只猫,就是你也要吃不完兜着走!还不快跪下谢恩,跪下!”
1...6465666768...4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