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曲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紫糖米糕
成婚多年,郑氏一直如此,玉琢并非草木,不得不叹她一片真心,全喂了他一块捂不热的臭石头。他就着脚踏下到地面,一脚跨进去,还没走到垂花门的地方便见到还未更衣歇下的郑氏领着仆役迎了上来。
“…老爷可总算是回来了。”玉琢留言说是出城访友,可这般下雨天气,雨湿路滑的,郑氏少不得要多几分牵肠挂肚,见丈夫回来,忙挽了他往正房而去。
玉琢已用过晚膳,又在饭庄里与曲锦枝吃了一些饭菜酒水,然而待郑氏问起他时,却还是不忍郑氏心意浪费,与她讨要了少许汤羹,坐下来小口慢咽着吞了。只是如此一来,肚腹积食过多,自然便要克化不良了。
郑氏不明就里,犹在奇怪,玉琢并不与她解释,只实在难受得不行了,叫外边厨灶里弄一些消食汤水来,又去了庭院中信步许久,方才到了近三更时躺下睡了。
郑氏困倦已极,却还记得与玉琢提及一嘴:“…薄氏有意试探,看中阿沁为媳,老爷以为如何”又把白间与薄氏女眷见面的情形简明扼要道来。
“…薄氏嫡长子承继家业,他的妻子为宗妇,责任重大,以阿沁才能,可担当,然而薄氏重武,玉家却偏于文道,他们如何会想到与咱们结亲”玉琢一针见血,在脑中回忆薄千城这个许久未见的子侄,听说那薄千城近来刚刚回京,他家长辈便出来寻摸亲事,还一下子便摸到了玉氏头上。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郑氏也跟玉琢想到一处,听到丈夫说的话,忍了上下眼皮酸乏接着道:“…我也正是这么想的,故而迟疑。那个薄氏郎君也是打小便在咱们跟前见过的,按说品貌皆是出色,也知根知底,年纪也与阿沁般配,我不免心动,想着回来与你商量,哪知左等右等等不到。”
夫妻俩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些儿女话题,郑氏终是熬不住疲累,不知不觉睡了过去,玉琢亦
第126章 薄氏(2)
然而自然并非谁都能瞧得出来她不愉快,玉汝不知死活,赶在她憋了一肚子火的时候上赶着自取其辱,丫头子不得不感叹二娘子简直是活了大该!
玉沁回到撷蓉阁里,照例是练了足足两个时辰的字平心静气,一下子便晃到了午膳的时辰,陪着父母用了膳,果真在午后随着玉琢、郑氏并着弟弟玉汇出了门子,去往薄府。
薄府通家之好统共也就那么几家,玉氏是一个,曲氏也是一个,玉沁并不意外会在薄氏府上撞见曲锦枝。
曲家和薄家原本都是武将家族,世代交好,连带得子侄一辈的曲锦枝和薄千城也很有交情。又因为只是自己人小聚,随便得很,男女合并到一处混着坐了,并不讲究男女分开列席的规矩。
玉沁随着玉汇坐到一块儿,临着曲锦榆,曲锦榆再往一边数过去,便是曲锦枝。
曲锦榆看见这一位跟她三哥将她夹在中间,不由早在心底里叫苦不迭,面上却是分毫不显,玉沁与她说话,她只当不懂醉翁之意,随意应酬,一边儿却是伸出去脚狠狠踹了曲锦枝一下。
曲锦枝正与薄千城说话,莫名其妙吃了一痛,自然下意识地回转了头,恰好与玉沁四目相对,看到一处。
他们一群小辈是单独开了一桌在这儿,长辈们便只隔了屏风在另外一头。曲锦枝回了头,也只是看了一眼玉沁,便面无表情地移了开去,附耳到曲锦榆耳朵边上,轻吐四个字:“没大没小!”
若不是场合不对,曲锦榆都想当场斜眼瞪过去了,这时桌上还有旁人,她只得维持她对外时温婉贤淑的大家模样,陪着玉沁这个项庄说些“沛公”的事了。
玉沁被曲锦枝避开,心下一黯,但也知道这时还在席上,不便多说,便只按捺了千头万绪。
几家子的人聚在一处,待了小半个下午,这时用过晚膳,时辰还早,便仍是各自自由行动,三三两两地凑成一团。曲锦枝躲了玉沁半日,总算在晚膳之后没能跑掉。
郑氏有意叫玉沁和薄千城借着这个机会重拾幼时情谊,便使力促成她和薄千城一道,坐到小池塘边上几个石头墩子上,一边儿欣赏水景,一边儿说些闲话。
为着掩人耳目,曲氏兄妹不得已也在一旁作陪,曲锦枝算是薄千城好友,自然成了
那个掩耳盗铃的挡箭牌。
从近旁之人看来,他们四人是待在一处,但曲锦枝和曲锦榆兄妹俩却是挤了脑袋说自家话,实则玉沁算是和薄千城独处的。
远处薄夫人看了,不禁要暗赞一声曲氏兄妹善解人意了。
郑氏亦微笑,她这一日观察,是可断定玉沁根本就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既是如此,还不如快刀斩乱麻,叫女儿死了心得好。
这般想着,她便不自觉朝着玉沁看去,只见玉沁侧对着她这边,有些不大看得清楚神色,只知道她正与薄千城笑着说着什么。
郑氏自然听不清玉沁正与薄千城在说:“…郎君文质彬彬,看着不像是习武之人。”明着夸赞,实则却是在说薄千城未能传承祖业,走了从文的路子了。
玉沁语术尚可,自然不会不懂得哪些场合该说哪些话。她不过是有意叫薄千城讨厌她,故意不着痕迹激怒对方罢了。
谁知薄千城不甚在意:“…父祖也常说我清瘦,像个文人,倒是叫玉大娘子见笑了。”
玉沁温婉一笑,一
第127章 骤雨(1)
玉沁闻言,脸上微微有些不大好看,但她掩饰很快,叫人看不出来她不悦,道:“…薄大郎君倒是风趣。”
薄千城把话说得近乎直白,又无心之下拿明华来作衬托,饶是玉沁养气功夫不错也忍不了一瞬失态了。
她不高兴,薄千城便高兴,于是说完这句便站了起来:“…玉大娘子且在这儿坐着,这小池塘夜里景致很是可看,我稍去净房。”
再就走了开去。
如是这池子边上剩下的便是曲氏兄妹和玉沁三个了。
他走开,玉沁正好转头去和曲氏兄妹说话。曲锦枝不理她,只拿了个果子啃着。只有曲锦榆怕着尴尬,在那儿应付着应答上几句。
曲锦枝不与玉沁说话,玉沁却要主动找上他:“…三郎近来都在做些什么”
“…还能够做什么,不就是每日上下衙门呗。”曲锦枝随意回了一声,便不开口,玉沁也不退缩,跟上再问,如此两人一问一答竟也说上了好些话。
自打开年起玉沁对曲锦枝的意图便越发明显,曲锦枝不愿意叫她白费心思,于是也正经拿出他推拒态度来。他不管玉沁有没有被家里催着嫁人,横竖他不喜欢的人,何必虚以伪蛇给人留念想。
曲锦榆一时被夹在中间,也学了曲锦枝的样子往果盘子里拿了一个什么吃用着,一边儿听曲锦枝与玉沁一来一往。
曲锦榆一会儿看看她三哥,一会儿又看看玉沁,不禁感到略微可惜——其实玉沁方方面面条件都是极好,又对她三哥痴心一片,奈何她三哥心里已经有了人。
薄千城去净房自然很快回来,几人坐在这儿说些闲话,不用多时便到了告辞归去的时辰。客人们各自乘坐了马车离去,玉沁亦然。
郑氏自然要委婉问她和薄千城相处如何。玉沁看了父母一眼,只面朝着郑氏回答了,郑氏听到满意的答案,便也颔了颔首。马车还在路上,这时不便多说,郑氏等着回到府里私底下再与女儿交谈。
玉琢闭了眼睛靠坐在车壁上,仿佛没有听见近旁母女两个说话,他思绪飘飞到郊外西山之上,想的是这时还在法严寺中小住的明华。
将近傍晚时才刚停歇了一阵的雨水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拍打在车顶上,发出清脆有序的“叮咚”声响,郑氏闻声当即便掀开车帘去看骑马在外伴行的玉汇,见到仆役机灵,为玉汇取来的蓑衣,刚松了一口气又道:“…为泽到车上来坐着,别在外头凭白淋雨了!”
玉汇刚推拒,玉琢闭着眼睛出声道:“…你阿娘叫你上车你便上车,无须多言。”
玉汇于是称喏上车。
马车宽大,乘坐四人并着几个服侍的也绰绰有余,玉汇上了车子,坐到了玉沁身边。车子里一时没有人说话,安静得只能听得见外边行人匆忙避雨的呼号。
恰好一个路边小姑娘嚷嚷着叫她阿爹跑得快些,玉琢下意识睁开眼睛顺着郑氏弄开一半的窗口看去,正看见一个半光了膀子的壮汉将一个年约七、八岁的丫头子整个儿抱在身上,拿了他自个儿的衣裳护着孩子,飞奔着找地方躲雨。
……
明华恰时正在法严寺厢房中手捧一本刚从相空那里匀来的经书,一边儿去看天上。
夜色渐浓,雨水飘洒,在春末时叫人不禁有些入骨的寒冷,姚黄拿来衣裳给明华盖上,明华转了头对着她微微笑了笑,复又抬了
第128章 骤雨(2)
她就连再生一世这般的诡谲之事都经历过,对于天道命理更没有丝毫怀疑了。
明华从榻上偷摸着爬了起来,打开了厢房的门,去了法严寺中供奉各家神佛的大殿,跪在蒲团之上,诚心诚意地双手合十,对着佛祖祷告。
也不知过了多久,外间有脚步声响,明华下意识回头看去,见到是寻摸着她出来找她的魏紫,不由心虚。
她有半夜不见了人的前科旧案,也不怪魏紫会找来。
她还未开口哄人,却是魏紫先出声道:“…主子这个习性可是不好,老是跑没了人,若是遇到歹人可如何是好”
明华笑:“…哪儿就有歹人了,这法严寺里可只有一心向佛的师傅们呢。”
魏紫宠溺又无奈,快走几步,将带了出来的披风给明华披上,嗔怪道:“…虽说已是将近到了最热的时候,可是夜里到底寒凉,主子还得仔细着点。”说毕,便陪着明华在一旁侍立着,不再说话。
明华于是仍然去看佛祖,满面虔诚地在心中默念着什么。主仆两个皆未留意佛像后面躺着个因着偷吃了酒水,在佛像后边不小心睡了去的大和尚。
她们在宝殿之中待了一阵便自行回去了厢房,等两人脚步子彻底没了声儿,后边才有一个小酒坛子滚动着从座台下边出来,一会儿,又有衣料窸窸窣窣,相空从暗影处单手支撑了墙面走了出来,来至大殿正中。
“…好在明华殿下夜里睡不着觉过来拜见佛祖将我弄醒了,否则明个儿被人看见了,又少不了一通戒律的啰嗦了,”相空嘀嘀咕咕,自言自语,正要拍拍屁股离开,忽的被前方蒲团下边一块突兀的鲜艳颜色吸引去了注意,他定睛过去一看,是一块绣了牡丹的锦帕,闻着微有素淡清香,一瞧便知道是女子的用物:“…想必是殿下不小心落下了。”
他暂且收了锦帕,仍是走去墙角捡起了空空的酒坛子,一边儿念叨着什么“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胡言乱语,一边儿歪七扭八地从后殿绕了出,往藏经阁走去。
相空由是一夜睡到日上三竿,真正是好梦酣甜,却是一醒来便听见藏经阁里有人声动静。只听得是杯碗相碰,还有水流声响。他便一个利落的翻身起了来穿戴整齐了僧侣衣物,推开了房门走出一看,是明华的几个丫头正在给主子沏茶。
照例与姚黄等人交谈上几句,便装模作样做起了寺里的早课——住持知他性子,并不强求他与其他僧人一般到一处共同吟诵经文,便叫他自个儿约束自个儿,在藏经阁中自设香案。
姚黄几个也不吵扰于他,见他修行,便自行弄完了茶水送去了二楼给明华,明华正在那儿看书看得口里有些饥渴。
待几个丫头全上了二楼,相空才慢了一步想起还怀揣在兜里、明华落下的东西,却是鬼使神差地将它按了下来,直到明华看完了经书从藏经阁回去了厢房,也没有拿出来归还。
明华自然不会在意一块帕子,没了便没了,还是绿玉细心问起,明华才发觉,却也只以为是不慎弄丢了在哪儿,并不叫人去找。
一场时大时小的雨水下了好几个日头,寺里清静度日,无人搅扰,但也总有归时。到了三月二十八,明华接了府里传信,说是崇元帝想吃她做的兔子糕,要她尽早回去。
第129章 庄子(1)
明华立时脚步一顿,下意识便接了句道:“…曲氏,哪位郎君”
那小子不过一个看守庄园的,自然不会知道他家主子那点儿旖旎心事,闻言便一五一十说了:“…是主家二房上的郎君,家中行三,便是如今在京府里当差的那一位。”
原来是曲锦枝。
“…他如何会在这儿”明华丝毫没有意识到自个儿这会子问得有些迫不及待:“…他不是应当在城里带人巡视么”
小子一笑,带了点儿嘻哈:“…说来也是巧得很,前几日,三郎君得了一桩差使,出了一趟京城,前一日办完了事情,路径此处,说是想着忙里偷闲,便住下了。”小子没说的是,曲锦枝弄完了公事过来,撑了一柄纸伞蹲在路口地方盯着官道盯了半日,也不知他盯的什么。
明华倒是没有听出这小子一通话里的言外之意,还待应答,那边一道男声岔了进来:“…你个兔崽子,说谁忙里偷闲呢”正是曲锦枝。
曲锦枝在里边听说前边正门有人引了路过避雨的明华进来,便急急赶了出来,因而这会子正巧在半道上就碰上了。
他知道明华去了法严寺,原本就是特地来这儿庄子上碰碰运气守株待兔——这儿算是回京必经之路。眼下得偿所愿,心心念念的人自个儿找上门来,他自然只有高兴的,但又恐怕明华看出来他心情,装模作样地板了脸训斥起了领着明华进来的那仆役来。
他手上一挥示意,仆役小子便摸头蹭脑“嘿嘿”地下了去,明华便同曲锦枝一道接着往里边走去。
明华便继续和曲锦枝说话。
“…没有想到,会在这儿碰巧遇上你。”
“…的确是巧,我办差回来,想着上峰给了多一日的时间,不必着急回去,就想到庄子上可以落脚。”实则不然,差使是他上赶着争来的,一来累积功绩,二来趁早收拾完了,还能往山上跑一趟,可惜正巧碰上崇元帝派去山里头传旨的人,知道明华就从山上下来,便在这儿等着了。
曲锦枝请了明华到庄子正堂地方坐了,叫来茶水并着一些时兴的瓜果点心,两人一边儿说说话,一边儿看着天井庭院里有如倾瀑的大雨。
雨水稍微打了些进来,曲锦枝便想着叫人将堂门给关上,却是明华出声制止他:“…书上总说‘小楼听风雨’,咱们在这儿吃些零嘴,赏一赏雨景,也很是赏心悦事,左右也淋不到人,便随意了吧。”
曲锦枝自然不会驳她。
兴许是外边瓢泼的大雨带来凉意化去了一些戾气,曲锦枝的面相也变得柔和许多,听了明华的话,他轻轻一笑,温柔了道了一个“好”字。
那面上神色,恍惚竟叫明华有一种“你想要什么便说来,我都使劲儿为你办到”的错觉。
明华不由心里好笑,她前几日做了有关他的梦,这时乍然见到他,不免多思多想、心思细腻一番了。
他们两个做主子的在厅堂里品茶叙话,一群做人仆役的也另有去处歇息。
姚黄等四个丫头并着曲锦枝贴身服侍的焦根生、林大牛等人全就近守候在厅堂四处。至于护着明华过来的廖江文等人却是因着淋了一个落汤鸡,这会子被带着去了净房洗漱,曲锦枝亦命人熬煮了驱寒汤水给他们。
曲锦枝这时想到廖江文临去时看他那眼神便不由好笑,明华见状,自然而然问了句:“…三郎君笑什么。”他们刚说到春末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