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春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西风紧
朱高煦回到郡王府,先安顿了军队。卸下盔甲,他便直奔燕王府,先去见徐王妃,估摸着世子可能也在燕王府……这会儿李景隆的几十万大军快到北平了!
果不出所料,朱高煦被宦官带到一间厅堂时,徐王妃和世子都在。
徐王妃站起来高兴地说道:“高煦,你回来便最好了!”
朱高煦忙上前见礼:“母妃,大哥。”
世子听到徐王妃刚才的话,似乎有点不高兴……在母妃心里,遇到事儿的时候,三个儿子中可能还是觉得朱高煦最有用。
三人顾不得嘘寒问暖,很快就说起了防守北平的事。燕王临走时,已经严令世子和诸将只可死守、不得出城,安排好了各城守军,又叫姚广孝和世子掌兵权调兵遣将。
朱高煦道:“马上到十月了,天气越来越冷。儿臣从军中有经验的将领那里听说,只要等寒气再冷一些,头晚上泼水到城上、一夜就能结冰,官军攻城会更加艰难。”
徐王妃听罢微微点头,眉毛一挑颇有几分英气:“只要坚守旬月,等你们父王挥军归来,我们便杀出去接应王爷!”
……没两天李景隆的大军已陆续兵临城下。徐王妃带着世子、朱高煦到城楼上,临阵鼓舞士气!
朱高煦刚一爬上城楼,看到城外的光景就愣了一下!
与此时北平城外的人马壮阔景象相比,之前朱高煦在永平城见识的围攻,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正道是刚离狼穴、又进虎窝,看来朱高煦是又被围死了!
在一瞬间,他便有点怀疑:北平真的那么容易守住?
北平是个大城重镇,城墙确实是又高又厚,但是任何城池都不是光靠墙守住的,必须要有充足的兵力,特别是这种大城,兵力更分散,需要的人就更多!
燕军一共才不到十万人,燕王还带走了主力,此时的北平守军,兵力恐怕有点捉襟见肘。
李景隆虽然被燕王看不起,但如果他像江阴侯吴高一样,上来二话不说就修工事围城,然后硬怼,怎么办?
四面围住,用各种重型器械蚁附攻城,加上远程兵器猛揍,办法是笨了点,但几乎不需要任何才能,李景隆大概也是可以的,他有完全足够的兵力!
何况官军中不是所有武将都是李景隆,诸如盛庸、平安者,朱高煦在真定也差点被打得全军覆没……
眼下北平这座城,防守下来确实有可能,但是风险同样不小。
“王妃!”“拜见王妃、世子、高阳王……”众将军的声音在四处传来。
朱高煦看了一眼母妃,她虽然年近四十了,但本来就长得漂亮,今天她穿了一身团领袍服更显得英姿飒爽。
母妃这样的一面,朱高煦还是第一次见到。
她迎风而立,大声道:“燕王平素待将士们不薄,而今大敌当前,望诸位勉力,奋勇杀敌!”
众将纷纷抱拳道:“末将等誓死效力!”“末将等身负重任,定保王妃、世子、高阳王等无虞……”
朱高煦没吭声,只跟着徐王妃,听着她每到一处、就不断鼓舞士气……很多武将都言称要保卫燕王的妻儿。
突然之间,朱高煦感觉身上一冷!
记得在永平迎接燕王时,三弟高燧也在燕王军中。当时朱高煦没多想,现在猛然间有个大胆的猜测:万一北平被攻陷了,燕王总还剩一个儿子,那便是跟着他的高燧!?
燕王也觉得北平有可能被攻破吧?
朱高煦越想,越觉得自己没猜错。不然那三弟高燧在战场上啥都不会,燕王带着他有甚么用?
他又看了一眼前面不远处徐王妃、白胖的世子,心里顿时五味杂陈……或许自己真的想多了。
“轰!”突如其来地传来一声炮响,把走神的朱高煦吓了一大跳,仿佛醍醐灌顶!
众将纷纷劝道:“王妃当心,诸位快下城去,南军放炮了!”
徐王妃却面无惧色,依旧坚持在城墙上巡视。朱高煦也暗自有点佩服,母妃常年在王府内院,但毕竟是大将徐达的长女,外柔内刚的性子,一般阵仗根本吓不住她!
朱高煦瞧城外的大军营地时,看到人海中有一团白烟未散,刚才那一炮应该就是那边放的。这官军也是奇怪,放了一炮就不放了。
……曹国公李景隆和江阴侯吴高的套路,完全不是一回事。李景隆压根就不修工事,第二天一早就放起炮来,四面都在开火。
北平城墙上的碗口铳、洪武大炮也陆续开火还击。一时间整座城池都在响炮,城墙上下,硝烟弥漫。雾沉沉的地面上,时不时闪起无数的亮光,就好像云层里的闪电一样。
不知从哪里运来的云梯木件,已经组装好一部分了。硝烟吹散,便见城墙下无数的步卒拿着盾牌和各种兵器弥漫过来,如潮水一般推涌着高大的云梯缓缓靠近。
“轰轰轰……”火炮似乎一刻都没停过。
朱高煦又被远处的熊熊大火吸引了目光,有一架靠近城墙的云梯上方着火了,黑烟滚滚,隐约有不少士卒从烟雾中往下跳。那黑烟太浓了,根本不是木料或普通植物油能烧出来的,朱高煦估摸着是存放在城中的“猛火油”……其实就是从地里挖出来的石油。
“咚!”忽然传来一声巨响,一坨圆石头砸到了附近的墙垛上,顿时砖石乱飞,一个士卒倒在地上大声惨叫起来。
朱高煦转头看去,见那士卒的半边脸全是血肉,他伸出手在脸庞边颤抖,却不敢按下去,只顾“啊!啊……”地大叫。
硝烟弥漫中,细长的黑影晃动,那是箭矢在空中乱飞。周围的军士们从箭壶抽出箭羽,张弓搭箭,根本不瞄准,大概对着下面就“砰”地一声放箭。
不多时,城墙上也有箭矢飞上来了。一个士卒的胸口中箭,已经丢掉了弓,坐在墙垛后伸手抓着那根箭矢叫唤。
朱高煦按着刀柄,拖着“叮哐”响的重甲,便往城楼里面走。这样的仗,武力几乎没用,死不死全看运气,朱高煦并不想杵在那儿。
不多时,王斌、韦达、刘瑛等人也跟了进来,大伙儿无话可说。
官军第一天的进攻并不猛烈,云梯太少,主要靠火炮弓箭向城上投射火力,步军进攻时断时续,没什么规律。但朱高煦估摸着,等李景隆把更多的重型器械运过来后,战斗会更加残酷。





大明春色 第六十一章 所料不及
官军打南边来,聚集在北平正南门丽正门外的人最多。城外炮火轰鸣,硝烟滚滚,世子却依然亲自在丽正门坐镇!
朱高煦、姚广孝等人也站在世子旁边,城楼里的众人时不时就忍不住“咳咳咳……”地咳嗽。那硝烟和猛火油燃烧的浓烟,非常呛人。
猛火油燃烧的气味,仿佛汽油和沥青烧起来的混合臭气,朱高煦仿佛置身于一辆三十年车龄的破烂大车上一般。
城楼上的人虽然居高临下,但视线被浓烟影响了,看不太清楚外面的光景。时不时有将士走进城楼,单膝跪地禀报情况,炮声密集时,连说话的声音也常常听不清,周围的气氛喧嚣而紧张。
朱高煦心道:北平城攻守之势,虽比之前永平城的阵仗更大,但道理是一样的。危险来自于守军的不断消耗,会导致兵力单薄;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援军!
现在这仗还没打多久,朱高煦暂时不太担心。
就在这时,忽然一个满脸血污的武将连滚带爬地冲进了丽正门城楼!众人纷纷侧目,世子也被吸引了目光。
那武将不等询问,马上便开口道:“不好了!世子殿下,彰义门被攻破了!”
“甚么?!”世子肥胖的身体忽然变得矫捷异常,一下子就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城楼里的众人立刻哗然,脸色皆变,连刚刚走神的朱高煦也是愕然不已。
旁边有人道:“还不到十天,北平坚城怎可能被攻破?”
姚广孝也坐不住了:“情势危也!官军人多势众,一旦涌进了城中,北平必不能守!世子,马上派人去增援,不顾一切、必须夺回彰义门!”
见世子行动不便,朱高煦也坐不住了,他现在和北平所有人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他马上抱拳道:“长兄,我带回来的人马正好在西边,没安排上城。请长兄下令,准我立刻率军前去增援!”
“好!二弟快去!”世子一时间也放下了私人恩怨,用极其诚恳的口气道,“二弟一去,尚有转机!”
“我定尽力。”朱高煦抱拳说完,急匆匆就跑着出了城楼。
世子还在后面与众将说话,正在安排彰义门附近的更多人马去增援。
“哐当……哐当……”朱高煦跑步下城,身上沉重的盔甲因为剧烈运动碰撞得直响。城门一破,战斗的节奏会骤然加快,此时每一秒都十分致命!
朱高煦冲下城楼,翻身跃上战马,以最快的速度向城西奔跑。幸好世子在开战之前就已下令全城戒严,城中纵横的几条大街都封锁了,不准任何百姓进入,便是为了在紧急关头保持大道通畅、以便迅速调兵遣将!
骑马奔跑了一阵,朱高煦终于看见在大街一侧列队的步骑。他还没跑到地方,便在马上大喊道:“王斌,带你的骑兵跟我去彰义门!韦达,带步军跑步前进,立刻调动至彰义门!”
“得令!”
虽然朱高煦已经竭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去增援,但调兵毕竟需要时间!一番耽搁,如此一段时间内,不知道有多少官军杀进了城里!城外的官军兵力可是多达五十万之众。
这不科学!不该如此轻易就完蛋了吧?
朱高煦率骑兵先赶到了彰义门,便听见前面杀声震天,稍稍靠近时,见彰义门城门大开,门口兵马汹涌杀作一团。有附近的守军援兵不等中军军令,就已先赶到了。
城门口硝烟弥漫,箭矢乱飞,“砰砰……”的火铳响个不停,城门口人马拥挤,朱高煦的骑兵暂时上不去,他看到一个守军武将正在那里吆喝,便拍马上前。
朱高煦叫住那武将,面有怒色问道:“官军如何能破门?”
那武将认得高阳郡王,立刻抱拳道:“末将也是刚到一会儿,据说因彰义门外官军稀少,彰义门的守军也便安排得不多。守将稍稍掉以轻心,便被官军从云梯爬上来了!
这股官军非常凶悍,趁我军不备,又很快从月城上搭梯子爬上了主墙;城墙上守军不敌,那股官军便顺着那边的斜道冲下来,从城门内砍败守军,打开了城门!”
朱高煦听罢大概过程,其中守军有过几次节节抵抗,竟无一次挡住,这股官军的攻势岂不是一路势如破竹?
就在这时,忽然见城门口乱作一团,大量燕军士卒向两边的街上溃逃,惨叫喊声震天响,简直是丢盔弃甲!后面的燕军步军很快又在武将的吆喝中,向前挺进了。
朱高煦等率骑兵跟着靠上去,便见官军正布阵立在城门口,只是防守、并未往城里面冲。城门附近还有一处宽敞的斜坡通道,通向城墙上的,那里的口子也有官军在守御,估计是主要为了防止守军从城墙上边增援下来。
官军步阵在前,骑兵在后,人马整肃。朱高煦简直不敢相信,以古代军队的组织程度,刚攻进城门的乱军能迅速布阵?
“叫曹国公调兵过来,快!”官军步阵之后,一个骑马的大将大声喊着,声音连朱高煦也能听见了。
朱高煦心道:难怪官军没有趁势涌进城,彰义门的守军单薄,进城的官军人也不多;但这个官军武将很聪明,先守住城门,等援军一到就可以立刻杀进来了!
朱高煦指着那大将问道:“敌军将领何人?”
有人答道:“都督瞿能!”
就在这时,前面的厮杀骤然激烈,大批燕军涌近了城门。“砰砰砰……”官军前面的火铳陆续响起,后面的骑兵纷纷在马上骑射,城门口地方不大,人马拥挤,顿时惨叫四起。
朱高煦留意观察,见瞿能前面的步军排列不同寻常,长枪兵之间又间隔布有火铳和弓弩,大量近战步兵在前方与燕军厮杀,中间有火铳弓|弩就近发射,后面又有弓箭抛射……
此时人马混乱杀声震天,但瞿能的人马却有章法,而且火力远近结合、颇有纵深!在这么一块狭窄的地方,混乱紧张的战斗下,还能保持这种效果,已是相当不易!
朱高煦看明白情况,一时间也不敢亲自带兵猛冲……上次王斌的重甲被火铳抵近射穿,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冲眼前这个瞿能的阵,危险太大。
“快去人,抬炮来!”朱高煦当机立断,喊了一声。
这时瞎冲了几次的武将们才猛然回过神来,都嚷嚷着抬火炮来轰!
或是突然被破城,好些守将都慌了,急着要夺回城门,于是只顾着一股脑儿猛冲,在这儿硬怼瞿能的整肃军阵;但费了很大时间,除了双方的伤亡不断上升,没起到任何决定性的作用。
好在,世上没有完美无瑕的军阵。
瞿能堵在城门口,步骑机动全无,人马又那么密集,炮一轰还不崩?
就在这时,城墙通道上的人马瞅空荡,开始成群向城门口冲杀,城门甬道里的骑兵也率先调头,向城外撤退……正如朱高煦听到了瞿能的喊声,刚才朱高煦的叫喊似乎也被瞿能听到了。
燕军终于占据了上风,不断向城门口推进。
“别追了,先把城门堵死!”朱高煦又喊道,“诸部将士,立刻上城墙!”
瞿能部丢下一片尸体和伤兵,陆续穿过瓮城,向城外奔走。“嘎……”厚重的城门响起了巨大的声音,终于缓缓关上。
外面最后一道阳光从门缝里消失,朱高煦一刻悬着的心也终于暂时落地。
“啊!”“啊……”城门内仍然到处都在惨叫,燕军士卒拿长枪、腰刀,对着还没死的敌兵疯狂刺砍。
朱高煦长呼一口气,从马背上翻下来,迈步向城墙通道上走。他的脚刚一落地,脚下便粘|乎乎的非常难受,他低头一看,砖地上血水横流,走在上面就像踏在稀泥上一般。
他沿着斜道走上城墙,往外看时,一股人马已经退到了护城河对面。前面的一个骑马大将也在抬头看,脸正对着这边,可能就是瞿能。朱高煦也看着那人。
俩人在城墙上下,隔着护城河遥遥相望,相望无言。此时对骂也是无用的,远近的炮声十分巨大,风声、铳声、弦声、喊叫声在耳边“嗡嗡嗡……”乱响,就算喊破喉咙都没用!
朱高煦站在城墙上,只能与瞿能通过猜测进行模糊的交流。
不知道瞿能此时在想什么,难道在表示敬佩朱高煦?很急智地想到用炮……朱高煦心道:自己的急智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官军增援不及时,到现在都没来人。
否则,数以万计的人马一旦冲进北平城内,就北平这点守军与之巷战,能拼得过?
朱高煦只有后怕!同时也暗暗吃惊,他没见过瞿能,但与瞿能的儿子瞿良材,在涿州客栈有过一次“散打比赛”,瞿良材是朱高煦的手下败将!没想到良材的爹瞿能却如此厉害,一点人马就能攻破北平的城门,还能组织起防守,霸占城门如此之久!
彰义门外,朱高煦打量着瞿能身边的那一片步骑,可能也就一千多人而已。




大明春色 第六十二章 事与愿违
瞿能额头平、眉骨高,眼睛便显得更加深邃,他久久望着彰义门城楼,那眼神叫周围的部将看得顿生悲凉。
儿子瞿良材的声音道:“真可惜!白死了那么多弟兄,依旧功败垂成!”
旁边的一个部将干脆破口大骂:“李景隆他娘|的,派点援兵有那么难?!”
瞿良材沉吟道:“父亲在河间府时直言劝诫,似乎得罪了曹国公。儿子听说曹国公为人心胸狭隘,莫不是故意在背后使坏?”
方才那部将愤愤骂道:“他娘|的脑子被驴踢了!咱们攻破了北平,最大的功劳还不是他李景隆的?”
瞿能长叹了一口气,收回久久凝视的目光,一边策马调头,一边抬起手臂制止部将,“曹国公不至于如此,或是军令来回传递之中出了什么纰漏。闲话少说,被人听去了于事无补。”
部将依旧怒不可遏,又道,“都督在四川做都指挥使时,整个四川的兵马不下十万,都督照样能调遣如臂使,他李景隆只给一千多人啥意思?他娘|的若是多多益善地给兵马,咱们现在还在这里发牢骚吗,早他娘|的在北平城里干起来了!”
“轰!”忽然彰义门上一声火炮巨响,接着如雷鸣般的炮声陆续响起。
官军人马中“嘶”地一声鸣叫,一匹马血肉横飞轰然倒地,上面骑士被压在马下惨叫起来。
瞿能拍马远离城墙,众将士也调头跟了过来。众军带上伤兵,追随瞿能离开了彰义门外,这边已经没有攻击的必要了。
一股人马向南面调动,到一栋角楼外面时,又转向东面,往丽正门而去。
儿子瞿良材一边策马赶上来,一边说道:“刚刚站在城上的那汉子,便是高阳郡王,在城门里喊着用炮的也是他。儿子在涿州见过,此人武艺相当了得!”
“当初徐公谈起他之时,我还是有点轻视了,实在失策!”瞿能回应道,“那时就不应派你去追,我该亲自请命!”
瞿能顿了顿又叹了一口气:“若非让高阳王逃了,长兴侯何至于殆于阵中?”
如果耿炳文没死,还轮得上李景隆么?
然而,事后没有如果。
一众人接近中军时,便见旌旗如云。前呼后拥之中,李景隆骑着骏马迎过来了。瞿能阴着脸,拍马上前时,却什么多余的话也没说,只是抱拳道:“末将拜见曹国公。”
李景隆道:“本帅刚刚下令,让部将带兵去增援瞿都督,却听说瞿都督已退回来了。”
“末将人少,不敢冲进城中,恐陷于重围,让将士白白送命。末将只得列阵守住城门,然敌兵将用炮,时我部阵密而地窄,末将等无法久持,无奈退兵。”瞿能道。
李景隆忙宽慰道:“无妨无妨。明日瞿都督再攻彰义门,本帅调大军殿后!瞿都督今日能破城,以后也定能破城,下次咱们就大军杀进去!”
瞿能无奈道:“恐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果不出其然,第二天官军再去攻彰义门时,城上早已加派了兵力,并有重武器防备。官军屡次靠云梯攀城猛攻,也不过是葬送更多将士罢了。
接着数日,官军四面围定,从多处攻打,仍难以凑效。战阵之上,战机总是稍纵即逝,往往还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之后,要等下次机会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此时攻城比之前还要猛烈,官军不断炮击、蚁附,甚至还在地下挖洞穴攻,仍然多日不见成效。
……时间稍一蹉跎,便进入十月中旬了,天气骤寒。一日早上,官军正要攻城时,发现北平城墙上结满了冰!昨夜北平守军连夜在四面的城墙上浇了水……结冰的城墙,蚁附攻城便已无法实现。
就在这时,官军各营缺粮愈发严重!
更糟糕的消息也随后报入中军……燕王竟然在假装离开大宁的路上,绑架了送行的宁王!接着燕王调头攻大宁,破城而入。大宁诸卫军、兀良哈三卫藩骑总兵力近八万之众……全部投降了燕王!
官军中诸将已有退兵的建议,李景隆却有犹豫……此时穴攻的地道好不容易有了点成效,眼看只能前功尽弃;一旦退兵,也可能出现许多问题。
带着大量步军、辎重,此时如果官军突然撤退,乱糟糟地沿着平原南行,会不会被燕王的骑兵追到?北平城里的人马是否杀出来,尾随追杀?官军多达五十万之众、若竟被几万守军追着打,传回去岂不要被人骂得狗血淋头!
李景隆决定先派都督陈晖率军至东北方向阻击,然后再部署撤退大计!
……不两日,李景隆正忧惧之时,忽然有人走进了中军大帐,单膝跪地拜道:“禀大帅,陈都督的人马突然遭到精骑袭击,七座军营尽数被破,陈都督麾下诸部正在往南溃败!”
“为何已然败了,本帅才知道消息!?”李景隆大怒。
那跪在地上武将不知如何回答。
不料李景隆还没来得及发|泄怒火,又有人报:“大帅,城中守军从德胜门出,北面诸将请调援军助战!”
“守军还能出来?”李景隆吼道。
旁边有部将忙道:“大帅息怒,咱们没修工事围城,守军随时可以出城的。此时燕王前锋近前,守军定会出城夹击!”
李景隆一屁|股坐回椅子,冷冷道:“传令诸将,不得后退,全力作战!咱们五十万大军,便是摆开决战,也不怕燕逆!”
“遵命!”
幸好此时天色渐晚,内外燕军的进攻也稍停了。
夜幕降临后,李景隆愈发坐立不安……他心道:军中粮草不济、军心动荡,此时攻城多日、兵马疲惫,又被内外夹击,如何能战?
他忽然想到了耿炳文的惨状,顿时冷汗也冒出来了!
李景隆又想:我先父是太祖的外甥、也是太祖的养子,先祖母是太祖的亲姐姐,荣华富贵还没享够,我为啥要寻死?
此时此刻,李景隆有点后悔,后悔不该为了那点功劳、跑到战场上来冒险……可是谁知道会变成这样?!原以为五十万大军攻打燕王那点人,不是轻而易举如探囊取物吗?
可惜世事总是事与愿违。
沮丧、懊悔、害怕……李景隆的精神几近崩溃。




大明春色 第六十三章 大帅不见了
东方已经泛白,时至凌晨。寒冷的薄雾,笼罩在北平城外。白日的厮杀暂且消退,只剩下黑暗中丝丝入耳的痛苦呻|吟。空气里的硝烟味和血腥气息,一夜之后也残留在雾气之中。
1...2223242526...4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