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西风紧
庆元是个和尚,为何购置一座宅子在尼姑庵旁边?这还真的让朱高煦忍不住想入非非,他想到的是一句话: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但这是错觉,若这庆元是个假和尚,不顾清规戒律,也没必要找尼姑……太祖出于人口的考虑,规定女子四十以下不能出家为尼。
宅邸在鸡笼山,可能只是因为鸡笼山和玄奘寺离得近,便分别在太平门内外而已;而且这地方的宅子比别处僻静,耳目没那么多、人没那么杂。
鸡笼山不高,在山脚下就能看见药师塔了。他们沿着一条大路向西北走了一阵,便见有一片建筑,其中一条街全是卖香烛纸钱的铺面,显然是冲着鸡鸣寺的香客生意来的。庆元在车上简单地说着“左”、“往前”等词,马车和骑马的人穿过那条很多铺面的街道,转到了一条幽静的巷子。
没一会儿,庆元便道:“到了。”
朱高煦掀开帘子,将钥匙递给韦达。待大门一开,马车和马匹陆续都进了院子。
庆元下车后,又用打量的眼神,看了杜千蕊一眼。朱高煦不明其意思,怀疑杜千蕊的身份?或是给杜千蕊打分?反正庆元没问,朱高煦也不想解释。
宅子确实普通,也不大,便是一个小院子、一排砖瓦房,墙壁刷了白灰,东边有一栋二层的楼阁。鸡鸣寺的木鱼声也隐隐可闻,地方倒是十分僻静安宁。
这时朱高煦问道:“家父说,京师有人联络过李公,不是庆元大师办的此事罢?”
庆元摇摇头:“另有其人。”
朱高煦听罢稍稍放心,便与他一起走到那二层楼阁跟前,韦达试了几下,打开了房门。里面一股灰尘和腐木的味儿顿时铺面而来,显然这地方很久没人住了。
庆元走进厅堂,便道:“钟公子先见李施主还是陈施主?何时见?”
他口中的陈施主是都督府的陈瑄。朱高煦临走前,燕王的意思是找机会也要见见陈瑄……建文帝能用的人不多,陈瑄在江防、水战等方面多有奏章,将来有可能会出任大江江防的职务。
朱高煦问道:“还是先见‘李施主’。能否在城外见面?”
“恐怕不行,李施主口风很紧。”庆元道。
朱高煦沉吟片刻,便道:“我要先挑个见面的地方,后天庆元大师再来一趟何如?”
“甚好。”庆元作单手礼道,“若无它事,贫僧便先告辞了。”
朱高煦点头道:“庆元大师慢行。”
送走庆元和尚,朱高煦与郑和等人先把这宅子所有的房间看了一遍,他又沿着木梯登上楼阁,在高处观察周围的地形和路线。
然而身在京师,一旦事发,准备什么都没用的。所以朱高煦与郑和等人商量:此地不可久留!唯有赶快办完事走掉,才是最有效的保全之策。
朱高煦便在楼阁上叫来三个汉子,从怀里掏出一张图来放在一张布满了灰尘的方桌上,招呼大伙儿靠近,说道:“京师还是有一些人认识我的,为慎重起见,我会尽量不出门……”
他指着图又道,“事不宜迟,你们今天就到城中瞧地方。除了我之外,还剩三个人,只能设三个哨。所以选的地方,最多只能有三条路到达;以便在出现意外时,能够提前发觉。你们瞧瞧这几个图,类似如此地形的地方最好。”
几个人凑过来瞧了一番,朱高煦画的图很粗糙,但也很简单。大伙儿陆续点头附和起来。
朱高煦将图递给郑和:“出发罢!”
郑和等人抱拳领命,便下楼去了。朱高煦依旧坐在这楼阁上,此地在山坡上,居高临下能看得更远。
这时杜千蕊也走上楼阁,提着木桶、扫帚等东西上来了。她轻声道:“先打扫了这间屋,我便到灶房去为公子烧水沏茶。”
朱高煦应一声,目光依旧望着窗户外边。他脑海里出现了几次如此画面:山下的路上忽然被兵马挤满!
要尽快联络上李景隆,依靠燕王府在京师的奸谍、显然是最快的路子;庆元、徐增寿也算比较可靠的……风险最大的地方,还是李景隆那边。万一李景隆并不愿投降、却想将功赎罪,那便完蛋了!
……就在这时,朱高煦忽然看见鸡鸣寺西边的小门开了,有人提着两个桶走出来。他马上稍稍后退了一步。
阁楼位于鸡鸣寺西边,离寺庙里的药师塔和各殿是很远的;但寺庙西面的小门就很近了,这边确实很少见有人活动。
过得一会儿,朱高煦便觉得有点怪异……虽然看不清那光头尼姑的长相,但在阳光下,能看出她的皮肤很白,年龄并不大。按照太祖颁布的那条法令,大明朝此时的尼姑庵里,确实很难见着年轻的尼姑,何况在天子脚下的尼姑庵?
他观察了一会儿,原来那尼姑出来是为了刷马桶。她只顾从水桶里舀水,弯着腰撅起臀,专心致志地在干活。朱高煦见她弯着腰的样子,能大致看清她的身体线条,猜测这尼姑身段似乎还不错。
朱高煦认定她只是鸡鸣寺的小尼姑,便不太关注了,目光时不时望山下的光景,犹自思索着事儿。
“那尼姑长得不错哩。”杜千蕊的声音忽然道。
朱高煦不禁回头看了她一眼,“杜姑娘眼神挺好啊。”
杜千蕊浅浅笑了一下,也弯下腰在水桶里洗了一下布巾,继续擦着桌子板凳,一边跟着朱高煦望窗外的光景。
就在这时,又有一个尼姑走出来了,她忽然在小尼的屁|股上踢了一脚!连朱高煦旁边的杜千蕊见状也面露惊讶之色。
小尼扑倒在地上,马上转过头去。后面那尼姑抬起手,指着地上的小尼,似乎在骂着什么。
这楼阁周围十分宁静,没什么能让人注意的地方,鸡鸣寺外面发生的事便吸引了朱高煦的目光。他观察了好一阵,此时差不多看明白了,寺庙里正在发生欺凌事件……朱高煦心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怕是青灯古佛清心寡欲的寺庙,似乎也不能例外。
但很快又发生了让朱高煦意外的事,那小尼居然把踢她的尼姑绊倒了!那尼姑挣扎了几下,马上爬了起来,看来这事儿无法就此罢休。
大明春色 第一百零三章 薄荷
远处的寺庙门外,那个被绊倒的尼姑马上从地上爬起来,从动作看来、已是怒不可遏!她冲上去就挥起手往小尼的脸上扇,但没打中,手被小尼抓住了。
就在这时,那小门开了,一个老师太与几个人走出来。小尼刚一松手,顿时被刚才那尼姑打了一巴掌,小尼拿手捂着脸站在那里。
斗殴很快便结束,一群人站在那边说着什么话,朱高煦听不清楚。见人来得多,他也稍稍远离了窗户,免得被瞧见。
朱高煦猜也猜得出来,那群人肯定是在训斥小尼,毕竟在寺庙,也有辈分区别、上下尊卑。那小尼敢和年长者对着干,已是相当不易。
许久之后,那群人便进了寺庙小门,小尼继续在那里刷马桶。朱高煦一时无事可做,便仍在阁楼上瞧她做一些琐事,时不时观望鸡笼山下的情况。
这时杜千蕊端着一盏茶上楼阁来了,朱高煦立刻闻到了一股薄荷的味儿,便听杜千蕊道:“我没找到茶叶,见院子里种着几株薄荷,便摘来洗净泡了茶,公子只好将就喝了。”
“反正住不长久,你不用做太多事儿。咱们刚到此地,你也歇口气。”朱高煦道。
杜千蕊轻声道:“公子的大事我帮不上忙,只好做些小事,都是我该做的。”
她出身教坊司,精于弹唱,果然声音很好听。朱高煦还是很愿意和杜千蕊说话的,说什么并不重要,听声音也能叫人舒心一些。
朱高煦便又说道:“杜姑娘跟着我,确是没过几天舒坦日子,都在路上了。”
杜千蕊低着头,喃喃道:“总比在家里好,我在家乡已呆不住,公子没来之前,心里总是很闷,成天都烦心。有一次爹爹骂我,说狗还不嫌家贫……走了之后,我又想着姆妈,昨晚做梦还梦见她了。”
“杜姑娘在京师呆了如许多年,怎能和你母亲相比?令堂能在村里留得住,那是她没见识过更大的世面,人只要不知道外面什么样子,便不会多想。”朱高煦随口道,“杜姑娘见过世面,恐怕是回不去了。令尊不该怪你的,你想过更好的日子,那不是人之常情?”
杜千蕊侧耳倾听,等朱高煦说完,她柔声道,“听公子说话,总能让自己好过一点。”
朱高煦道:“我也是。”
杜千蕊的脸颊顿时变得红扑扑的。
……酉时之前,郑和、王斌、韦达三人便回来了,提回来一些米和菜,调料是没有的,只有盐。杜千蕊便忙着做饭、收拾晾晒在院子里的被褥。
朱高煦则叫上其他人进屋,询问今天打探的地方。他将郑和等人筛选的几个地方,问得十分详细。
几个人直到深夜才谈完正事,此时杜千蕊已经把饭菜准备好,洗漱的水也烧好了。
他们走到一张方木桌旁边,朱高煦顿时吞了一口唾沫,肚子也“咕咕”响。几乎什么调料都没有,但桌子上饭菜相当好看,立刻便让他食欲大增。 王斌等提回来的卤猪肉切成了薄薄的肉片,摆在两只白瓷盘子里,仿佛花瓣一般,中间还点缀着薄荷绿叶,让颜色愈加丰富。莴笋与卤猪肉焖成了一大碗,莴笋叶子用盐水泡了几个时辰,放在碟子里,一瞧便十分下饭。
这时王斌赞道:“杜姑娘手艺不错哟!”朱高煦笑道:“你们有口福,杜姑娘下厨、亲手做的饭菜,我一般是不招待人的。”
王斌和韦达等顿时“嘿嘿”笑了几声。
杜千蕊微笑道:“我给几位盛饭来。”
大伙儿肚子也饿了,上桌便狼吞虎咽,屋子里一阵“吧唧吧唧”的咀嚼。不多时,门口传来“喵喵……”的叫声,朱高煦回头看时,见一只大黄猫正眼巴巴地望着桌子。
王斌道:“送上门一道荤菜!”
朱高煦制止道:“瞧它的毛挺干净,定是周围哪家养的,别节外生枝。”
众人吃过晚饭,商量着安排了房间,便各自洗漱休息了。朱高煦拿了一张席子和被褥放在阁楼上,议定四人轮流上楼当值放哨。
……次日一早,三个人继续出门办事,朱高煦和杜千蕊依旧留在宅邸。
在京师不止一个两个人认识朱高煦,除了宗室与勋贵,两年前在那府邸上、看守过世子等人的将士奴仆,也见过朱高煦多次。朱高煦到了京师,便尽量避免在人多的地方露面。
每天都有要紧的事办,但在这种关头,因为很少出门,他反而整天都无事可做。除了思索,便只能等待。
他又看见昨日那小尼姑在寺庙的院子里忙活,她可能就住在寺庙西边。朱高煦本来对她没甚么兴趣,但周围没啥能看的东西,不知怎地就时常在关注那小尼姑在做什么。
小尼姑一会儿在扫院子,一会儿在洗一大堆衣裳。有时看不到她的身影,但很快又会出现在朱高煦的视线内。
他还真没有如此长时间地观察过一个人、做那么多无趣的琐事,若非要待在这僻静阁楼上,他也不会去观察一个毫无瓜葛的尼姑。
今天那小尼姑又在被欺凌,这似乎是寺庙尼姑们的日常活动。小尼在洗衣裳时挨了一脚,手被鞋子碾了一下,惨叫的声音连这边的朱高煦也听见了。
那小尼也是够悲惨,她越是和寺庙里有权势的人抗争,越是被欺凌得更惨。不多时,朱高煦见她跑出了寺庙西边的小门,以为她要在外面找个地方哭,然而并没有。
她提着个桶出来,又把一盆衣服端到外面,将盆里的衣服放进桶里,竟然又洗起衣裳来,好像刚才在寺庙内没有发生过任何事。
距离有点远,朱高煦始终没太看清那小尼姑的相貌,但从她的身影和举止看来,应该长得还不错,何况皮肤在太阳下白得耀眼,他估摸着小尼在寺庙里肯定是长相出众的人。
但完全不知道她年纪轻轻为何要出家为尼,还挑了个经常被欺负的寺庙。
郑和等人中午没回来,朱高煦与杜千蕊二人吃午饭,饭菜自然也是杜千蕊做的。昨晚那只黄猫又来了,望着饭桌叫唤了几声……昨晚并没有喂它,它闻到气味又跑了进来,十分执着。这院子的围墙、甚至房屋门窗根本拦不住猫,就算关上门窗,它也能从瓦顶上钻进来。
及至下午,朱高煦正呆在阁楼上,一面思索一面观察外面的光景。这时便见那小尼从寺庙院子走了出来,她手里没拿东西,沿着山坡上的一条小路往下走。
没多久,便听得小尼唤道:“小黄猫,咪咪……”她一边唤,一边东张西望。
朱高煦马上便想起,吃饭的时候见到的那只黄猫,似乎是鸡鸣寺养的!他回头看时,那只猫正好在木楼梯上张望,却不知听到小尼唤它没有,反正是完全没有理会的意思,它只对朱高煦桌子上的点心十分有兴趣。
朱高煦也没多想,便拿起一块点心,弯下腰放在地上,也唤了一声:“小黄猫……”
那猫儿慢慢走过来,“喵”地叫了一声,便扑到点心上来。朱高煦弯着腰,眼疾手快,伸手按住了那猫儿,它挣扎一番,拿爪子挠了几下,但朱高煦马上便换了一只手按住了它的脖子。
朱高煦将猫抱起来,站起身看窗外的光景,一时间没找到那小尼姑的身影。过得片刻,便见她已经走到山腰上那条卖香烛的街上了。
抱着猫犹豫了片刻,朱高煦便走下楼阁,拿了一顶大帽戴上,与杜千蕊打了声招呼:“我出去一炷香工夫,很快就回来。”
杜千蕊点头回应一声,看了一眼他怀里的猫。
朱高煦出门便是一条小巷,周围的墙壁上布满了青苔,地面是陈旧的石板。天气晴朗,路倒是好走。巷子里一个人都没有,两旁围墙里的树木遮挡了阳光,在路上感觉更加幽静。他从昨天进来的路,沿着巷子走,转了两次方向,便走到了巷子口。
巷子口外面,便是那条卖香烛的长街。朱高煦没走出去,压低了大帽遮住脸,抱着猫站在那里等着。从小尼走路的快慢和到这里的路程判断,此时她应该还没走到这边巷子口上。
果然没等一会儿,便见她走过来了。“喵……”黄猫叫了一声,小尼马上便转头看到了朱高煦怀里的猫,她站了片刻,便向这边走过来。
朱高煦顿时愣在那里,差点没让怀里的猫跑掉!
在这陈旧的街巷里,铺面里堆放着死气沉沉的香烛,烟灰弥漫在空中,朱高煦仿佛看见杂乱的角落里、吹开了尘封的灰尘,一颗明媚的珍珠正在腐木之中。
简直不敢相信,这地方会出现一个如此美艳的尼姑。哪怕她穿着僧袍,光着头,依然破坏不了她脸上唇红齿白的鲜艳纯粹的颜色。西垂的阳光透过古旧的长街,落在她的脸上,如缎的皮肤泛着流光,十分有光泽。她容貌与四周的景象格格不入。
朱高煦根本感受不到青灯古佛的消沉古朴,小尼青春生动、灵气袭人,忽让这春天的景色也美妙了几分。
大明春色 第一百零四章 邂逅
那小尼横穿石板街面,缓缓向这边走来。中间时不时有路人走过,挡住了她的身影,朱高煦下意识微微偏头看她。
她的身材高挑,发育得很好。此时的女子没有文胸支撑、更不会垫东西,一般的人看上去都比较平坦不显眼,她的前襟却被撑得很高,让布袍腰部也空荡荡的、好像十分不合身的样子。但女子的年龄像树的年轮一样,修饰不了、遮掩不住,从小尼带着稚气的面容和皮肤看,她年龄不大,估摸着比杜千蕊的年纪还小。
小尼的容颜是天生的,全身上下没有一点修饰,纯粹得连头发都没有,头上只有一层青青的浅发,但她照样美艳动人。她的身姿十分挺拔,亭亭玉立又有从容之态,小小年纪已有几分慧中的气质,当真不是普通小娘可以比拟。
眼睛大而明亮,她的目光却十分有神锐利,她不像大多小娘一样目光低垂、给人温顺之感,而是自信地直视朱高煦。见她渐渐靠近,朱高煦竟然感觉有些许压迫之感。
这种感觉已经好久没有过了。记忆里、只是前世才有的感受,前世他普通而俗气,又没有实力和底气,有时候见到那种化着精致的妆容、一身名牌的白富美时,就会有一种抬不起头的压迫感……但那是用钱和化妆堆砌起来的贵气,而眼前这个小尼身上只穿着粗布袍服,实在叫人奇怪。
她走到了朱高煦面前,不卑不亢地说道:“多谢施主为贫尼找到了小黄猫。”
“哦!”朱高煦恍然,将猫递了过去。
交接黄猫的刹那间,朱高煦的手与她的手靠得很近,两相对比,他顿时觉得自己的皮肤很老很粗糙,仿佛完全不是同一世界的人……可是朱高煦也不到二十岁,他一向觉得自己很年轻。
小尼全然没有得而复失的欣喜,神情淡然,把黄猫接过去抱在了怀里。朱高煦趁靠近的时机,看了一眼她手背上的淤青,连皮肤都破了,应该就是上午被一个老尼姑用鞋子碾的。那天生细腻白皙的手,却遭如此对待,确是让人感觉可惜。
小尼的眼神非常好,发觉朱高煦的目光,便腾出那只受伤的手,她自己也看了一眼手背,又望着朱高煦。
朱高煦就只是一个眼神,难道就被她察觉到自己在窥视她的生活了?
“施主如何知道贫尼在找小黄猫?”小尼竟然质问他。
朱高煦无奈地勉强一笑,道:“我听见你在唤小黄猫、小黄猫,又见你到这条街上来了,便给你送过来。这猫常跑到我家里来觅食,你们寺庙得看好了。”
小尼转头仰首望了一番鸡鸣寺方向,说道:“施主真是好心肠。”
她一见面就说了多谢,然而朱高煦并没有感觉多少谢意,反而觉得她身上有刺一般。朱高煦也不想与一个小尼姑计较,便随口道:“离寺庙近,心也向善了不少。”
“施主见到了的,寺庙也不一定向善。”小尼的眼睛里隐隐藏着一丝冷笑。
“呵!”朱高煦无言以对,此时狡辩也只能越描越黑,无济于事了。
或许是一连两天都见她被无端欺负、又做那么多活,之前朱高煦心里有点同情她;又或对一个小尼没有任何提防之心……反正他好心把猫送还给她了。此事简直十分意外,就送了一下猫而已,竟然马上就将藏身的大致所在、暴露给了这个小尼姑?
朱高煦回头一想,她只是个偶然遇到的尼姑而已,南京人口或近百万之多,似乎也没甚么好担心的。
不过他也开始询问小尼姑的身份了:“你年纪不大,为何出家在鸡鸣寺?那些人为何会欺负你?”
“与施主无关,我要走了。”小尼道,她顿了顿,口气忽然柔了几分,“这猫是主持养的,幸好施主送还给贫尼……我本是个宫女,得罪了宫中权贵,被强迫送到鸡鸣寺出家,所受磋磨都在意料之中。”
朱高煦点点头,“告辞。”
最后他还是感觉到了她的善意,这小尼也不是好歹不分的人。
朱高煦看着她的背影,顿时对宫廷充满了想象,一个宫女都能有如此姿色?!难怪父王提着脑袋想当皇帝了。
他回到住处,寻思着怎么勘合小尼的身份……但想想又觉得是多此一举,再过一两天就离京了,管那小尼什么身份?他思量片刻,便觉得今天这事儿的风险微乎其微。
回到楼阁上的窗边,过了一会儿,那小尼抱着猫,仍走寺庙西门进去。她站在门口,转过身望了过来,这还是她第一次看见楼阁上的朱高煦。
朱高煦也不躲开,站在窗边,与她遥遥相望。就在这时,小尼向这边挥了挥手,然后才走进了寺庙。
此时的处境,又让他觉得有点刺|激紧张,内心的感受十分复杂。
那春|色中的美好邂逅,那苦楚带刺的淡淡温情善意,与紧张担忧都混在了一起,随着太阳下山的黯淡光景,慢慢地在宁静的古寺风景中发酵。
……没一会儿,郑和等三人回来了。朱高煦立刻将无趣等待的闲心抛诸脑外,又与他们商量起正事来。好几个地点筛选一遍,最后朱高煦定了两处地方,详细谋划一番。
“明天就干完正事,然后马上离京!”朱高煦道。
几个人一起抱拳道:“遵命!”
他们走到堂屋,杜千蕊照样准备好了饭菜。今晚果然不见那只黄猫,估摸着逮回去被拴起来了。
一夜无事。朱高煦很早便起床,准备妥当,等着约定好了的庆元和尚前来。
好像这几天已经形成了习惯,他下意识便走上楼阁的窗边,准备在等待的时间里,观察小尼做琐事。不料等了好一会儿,仍然没看到她。朱高煦一时间心里有点微微的失望。一些微妙的心思,便如一颗小石子丢进泉水中,亦能激起一层层小小的涟漪。
那淡淡的心情,原本无关紧要,进一步则无必要,失去了却会感到些许失落。
大明春色 第一百零五章 大宋已往
早上庆元和尚来了一趟,又赶着回去了。
昨天的明媚春日已然不见,此时天空灰蒙蒙的,云层很厚。两辆马车穿过巷子,朱高煦坐在后面的马车上,他挑开车帘仰头看了一眼,觉得天上的雨是将下未下。
没有钟表和太阳,连时辰也估算不出,只能凭感觉、眼下大致还是上午。
阴沉的天气叫人感觉气闷,又让人担心要淋雨。便如朱高煦此时的心境,一颗心悬在空中,只能硬着头皮,等着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按部就班地照着谋划好的步骤走下去。
马车很快就行驶到了卖香烛的街道上,朱高煦放下草帘子,只留一道缝,继续观察着外面的光景。
走大路上鸡笼山的人们,几乎都要走这条街。街上并不拥挤,但人也不少,有游逛的香客,寺庙的老尼,还有卖蔬菜瓜果、篾器的贩夫走卒。人们步履悠闲,东张西望瞧着东西,等马车过来了,他们才让路。马车在这条街上行驶十分缓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