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西风紧
皇帝还有五个女儿,全封了公主。
除了太子,两兄弟都是亲王;三弟居然被封到北平,饶是朱高煦心态好、也觉得很不公平!三弟在“靖难之役”中啥都没干,而大哥至少还一直守着北平城哩。
朱高煦又想想,如果自己封到北平、势力辐射九边……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不管朱高煦心里高兴不高兴,反而大伙儿都很喜悦。最近几个月内,还会有好几桩皇家的喜事。
三弟朱高燧要成婚,娶大将徐章之女;三妹、四妹分别嫁给西北大将宋晟的两个儿子;大哥要纳郭铭之庶长女郭嫣为皇太子次妃。
……
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
郭嫣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她忙碌准备的时候,寻思着自己的终身大事,唯一不完美之处、便是次妃身份。
除此之外所有的事,她都感到非常满意,仿佛要去天宫一般!作为女子中最命好的人,大概就要拥有这么多东西罢。那些随便就找个人嫁了的女子,不知能图个甚么。
太子已经搬到皇城春和宫去住,皇城今后也是郭嫣的家……相比之下,妹妹虽然是亲王正妃,却要去云南!
云南到京师几千里之遥,据说是个蛮夷之地,遍地是瘴气、以及凶残的土司。高煦那么坏一个人,果然没有好下场,妹妹便是跟着他做正妃也不会好过。想到这里,郭嫣感到一丝愧疚,总觉得有点对不起妹妹。
聘礼提前已送到郭府了。郭嫣的嫁妆是父亲操办的,虽比不上妹妹成亲时那么丰厚,但她并不在乎。皇家富有天下,她要去东宫,还缺锦衣玉食么?
郭嫣天没亮就起来梳妆打扮了,因为贵为皇太子的良人正在皇城里等着她。
不惜用军粮赈济苦难的山东百姓,民间有“仁圣天子”之称的皇太子,深得世人的爱戴;满腹诗书的天家长子,连饱读诗书的大臣鸿儒也纷纷赞颂。
郭嫣一边在宫女丫鬟的服侍下精心装扮,一边时不时拿手帕遮掩嘴|儿,忍不住悄悄发笑。
徐氏进屋来了,不断地唠叨着,几句没停过。等宫女奴婢们出去了,徐氏便悄悄叮嘱道:“嫣儿别多心,你妹妹出嫁时,我也是耳提面命告诫她。”
“嗯。”郭嫣红着脸,轻轻应了一声。徐氏说的话,她大多没听进耳朵;此时心里七上八下的,脑子都是昏乎乎的,哪能沉得下心听徐氏那么多细碎的念叨哩?
徐氏却还在不停地小声说着话:“你妹妹说过的一句话,我那晚上都没睡着,想了半宿……可要当心太子妃张氏。你眼里别光瞧着太子,心里最该重视的,反而是太子妃,明白么?”
“知道了。”郭嫣轻声道。她没觉得自己在笑,但脸上一直都带着羞涩的微笑,泛着红红的光泽。
徐氏又开始老生常谈般地说起郭嫣的生母来,“我那妹妹人好,我和她起初确是不太对付,可后来大家姐妹在一起也相处融洽了。可惜她走得早,不然让你亲|娘来教你、怎么做妾,定然……”
刚说到这里,郭嫣不知怎地、恰好把这句话听进去了,脸色突然就变了。她急忙忍住,才没脱口而出:是,我娘是做妾的命,我也是做妾的命!但我这不是妾,是皇太子次妃!
徐氏应该了注意到了郭嫣的异样,她已经收住了话,改口道:“不管怎样,嫣儿总是你爹的亲生女。我也答应过你娘,把你当自己生的女儿,一定要照看好你。”
“我知道娘对我好。”郭嫣又轻声道。
大喜的日子,她不想说些不高兴的话。
徐氏一咬牙,又附耳到郭嫣耳际,悄悄说道:“为娘要说句讳言。你到东宫后,要记住前两日稳婆给你的册子、里面写的东西,趁太子觉得新鲜,你要早日诞下皇孙……将来太子继承大统,万岁之后,你起码不用殉葬。”
郭嫣只听到了前两句,顿时面红耳赤。
她轻轻点头,因为娘提到了那事儿,她便忍不住想象了一番,脑袋更晕,眼睛也迷离了。她仿佛看到一个英俊的尊贵男子,用修长白净的手指从她身上拂过,耳边还传来轻言细语的情话。
郭嫣感觉整个头都烫得很,想仔细听他说了什么话,却才回过神来,根本就是恍惚之间的幻觉。
及至上午,迎接太子次妃的仪仗到了。郭嫣听说按照礼制皇太子不能亲自来,不过也没甚么,反正她现在也看不到,头上已被红色凤纹头巾盖住。
在女执事的搀扶带引下,郭嫣上了凤轿,前往皇城。
轿子里还坐着一个女执事,所以郭嫣不好意思揭开头巾、去看外面的光景。
皇城的城墙、城楼,郭嫣以前是见过的,除了皇宫北面的御花园,其它地方就没去过了。外面传来人们的唱词和对答,她只能靠想,想着红墙后面的壮丽、富贵。
皇太子的居所,春和宫,光听名字就是阳光暖意、秀丽堂皇的地方。
只是可惜,这阵子不是下雨就是阴天,今天也并没有出太阳。
大明春色 第一百九十章 大喜
春和宫里,张氏生气地指着朱瞻基道:“今天戴先生叫你回宫了要练字,你还不快写?”
“父王喜日,母妃不要叫我写字好吗?”朱瞻基仰着脑袋,可怜巴巴地看着张氏。
不料张氏更怒:“喜甚么?关你甚事!”
宦官赶紧上来牵着瞻基去练字了。这时近侍萝儿端茶上前,轻声道:“娘娘可别气坏了身子,奴婢明日便帮您出口恶气。”
“恶气,甚么恶气?”张氏皱眉道,“我像是善妒的人吗?”
萝儿忙低头道:“奴婢知错了。”
张氏却并未继续责怪她,竟还露出了笑意:“你们这些奴婢就会挑事,我既是太子爷结发妻,就要为太子爷操持好内务,让太子爷享齐人之福,这点肚量都没有怎么当太子妃?
你们也不用太把郭氏当回事儿。这是永乐之世,郭家可不是原来燕王府那边的人,他们家不过想依附咱们家求点富贵罢了。”
萝儿一脸敬意道:“娘娘宽容大量,真是奴婢们的福分。只要她本分,懂得怎么做人,定会感到万幸呀。”
张氏抬起手道:“打个招呼下去,大伙儿可别过分了啊。不看僧面看佛面,父皇送给太子爷的人,你们别不懂事儿!”
萝儿屈膝道:“奴婢遵命。”
……透过红色的头盖,外面朦朦胧胧的红烛灯光依稀可见,郭嫣甚至还能隐约看到一点雕花的窗户、大红的喜字。
女执事终于放开了郭嫣的手臂,向太子执礼告退。
“往右边,走两步。”一个男子的声音道。
郭嫣脸上发烫,便转身轻轻迈了两步。她沉住气,脑子昏昏的,正想着自己对托付终身的良人、第一句该说甚么……忽然之间,头盖猛地一下就被拉掉了!
郭嫣眼前豁然开阔,发现自己正在一处宽敞的宫殿之中,而眼前很近的地方,一团硕大的肥肉、正瘫放在一张宽大的铺着柔软皮毛的椅子上!
这人是谁?!郭嫣瞪圆了双目,瞪着面前的大胖子,那人脸上的肉又白又多,嘴上长着胡须……
片刻后,郭嫣明白了:他就是太子!
此地是皇宫里的东宫,除了太子还有谁长了胡须、能坐在这里?何况此时郭嫣已经看清楚了他穿着红色的团龙服。
“咯咯咯……”郭嫣发现自己的牙齿在上下轻轻地碰撞着,发出了细微的声音。她感觉身上无力,差点没晕过去!
若非进宫之后一直很紧张,她说不出话来,否则刚才定然会冒冒失失地问:你是谁?
太子却大模大样地坐在那里,毫不觉得他会让人失望……郭嫣发现,太子也正在上下打量着自己,就像审视一件东西的好坏。
“俺觉得还成。”太子开口道,一口浓浓的凤阳腔。他接着用评头论足的口气道,“毕竟不是俺自个选的,还凑合罢。”
郭嫣觉得浑身都僵了,那不仅仅是失望!在此时此刻,她竟忽然从纷乱的想法里,回想起了父亲的一句话:世子面有福相。
她顿时才醒悟,自己在闺中的见识,实在太简单了。
可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为什么?
这时太子的声音道:“听说你是妾生的?”
郭嫣几乎要痛哭出来,她本来感觉身上发烫,此时已渐渐冰冷,一时间说不出一句话来,袖子也开始微微发抖了。
太子口气隐隐有点挑剔嫌弃,他或许从来不用考虑、女子会不会反过来嫌他。
果然太子并没有丝毫觉得郭嫣的失态、是因嫌他太胖,他口气还算和气:“你胆子也太小,不用怕的。”
反倒是侍立在旁的宫妇似乎看出了什么,躬身提醒道:“请太子次妃、向太子爷行拜礼,为太子爷斟酒。”
郭嫣只得屈膝行礼,脚下却没站稳,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宫妇等人神色一变,急忙跑过来护住太子,宫妇冷冷道:“在太子爷跟前,请太子次妃守礼!”
“欸……算了。”太子摆摆手道,“她胆子太小,别难为她,什么都免了。”
宫妇们屈膝道:“是,太子爷。”
……皇宫的凌晨,非常寂静,寂静得沉闷、叫人窒息。
郭嫣在家里常哭,而今居然没有流出一滴眼泪,她只是直挺挺地躺在华丽宽大的床上,眼睛睁着一动不动地看着上面,活像一具死不瞑目的尸|体。
她的眼睛又苦又涩,可就是睡不着。
想了很多很多,都没有什么用。周围就像有一张巨大的渔网,任凭想用什么姿势挣扎、也无济于事。
一夜之间,郭嫣觉得自己变了。无论有多少不甘、多少怨恨;无论以前有多少美梦,多少对未来的希冀,都只能面对现实,从此死心。
什么琴棋书画、什么风雅、什么浓情蜜意、什么天下情怀,都是虚假的梦罢了。
她感觉自己要疯了,却不能疯狂地喊叫,那种跌入深渊的压抑让她无法释怀。
几个时辰、却好像过去了几十年。郭嫣渐渐冷静下来,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算了……不能给我情意,那就给我权势尊荣!不然我一个侯爵府清清白白的孙女,甚么也没有、哪有这等事?
郭嫣的脸上渐渐恢复了一点血色,扭动僵硬疼痛的脖子,转头看四仰八叉放在大床上的一滩男人。不管那里是什么样的人、或是什么东西,他就是皇太子!郭嫣想到这一点,便可以猜到,宫里一大群女子都眼羡着自己的位置。
太子现在是皇储,将来就是皇帝!郭嫣这才想起了母亲徐氏的话,诞下皇孙,将来就是皇子……
只需要讨好身边这个人,得到他的宠爱,一切都唾手可得!
就在这时,外面居然传来了一声公鸡打鸣的声音。郭嫣细听了第二声,才听出是人装出来的。
太子很快就醒了,他睁开眼就挣扎起来,脸上竟有惧意,喃喃道,“俺要起床了,不能让人告诉父皇俺睡懒觉,俺不能出一点错……”
“太子爷,妾身服侍你穿衣。”郭嫣低着头道。
太子转头看了她一眼,愣了一下才道:“郭氏……好,好。给俺拿衣服,要皮弁服,快叫宫女进来。”
“来人!”郭嫣轻轻喊了一声。
见太子像一只在岸上的鱼一样折腾的样子,还在自家房里就一脸慌张、紧张,郭嫣暗自有点鄙夷:你都是皇太子了,一下之下万万人之上,怎么会这幅样子?
大明春色 第一百九十一章 哪里都是家
一连几天太子都让次妃侍寝。太子有一次在枕边叹气说,他每天都小心翼翼的,明明没做什么事、却觉得很累;唯有和她独处时,才能有片刻放松。
但彼此认识不久,郭嫣不知太子爷为何有这样的感受。
几天之后,太子甚至亲自陪着郭嫣回娘家,见她的父母。
仪仗队伍刚到郭府,却见另一队车马也过来了。太子挑开帘子,看了一眼对面那些随从扛着的灯上写着“汉王”,便冷冷道:“二弟也来了,倒是巧。”
马车停靠下来,郭嫣先下车,太子则由两个宦官搀扶着,艰难地往出口挤。
就在这时,郭嫣转头看那边,便看见了一个穿着蓝色团龙服的年轻男子,站在马车旁边,身材十分高大挺拔……他是太子的二弟朱高煦?不是谁说过、朱高煦是个满脸横肉的武夫吗?
那龙袍男子轻轻掀开帘子,左手将布帘揭上去、手挡在车顶,右手伸出去轻巧地托住一只胳膊,便见郭薇笑吟吟地从马车里走出来了。
能对郭薇这样做的男人,不是朱高煦是谁?
两个男女离得很近,缓缓走了过来。龙袍男子先抱拳对太子道:“拜见大哥。”接着目光从郭嫣脸上扫过。
“大姐!”薇儿先唤了一声,接着微微吐了一下舌尖、转头看了朱高煦一眼,忙将手执于腹前,款款屈膝道,“见过太子殿下,弟媳失礼了,请太子殿下恕罪。”
太子也回礼作拜,问兄弟夫妇好。
两兄弟见礼后,朱高煦的目光看着郭嫣,郭嫣忙作万福,“妾身见过汉王殿下。”
朱高煦这才抱拳拜道:“姨姐好。”
他这么称呼,叫郭嫣愣了一下。
她转念一想:她是次妃,汉王不能叫嫂子、不然将张氏置于何地?于是以郭家的亲戚关系称呼,虽不太合规矩,却显得亲近、最大限度地给了郭嫣面子。
只见那身蓝色团领袍服穿在朱高煦身上,十分笔挺整洁,眼前的王爷举止也十分从容得体。他虽然不是什么风雅读书人,却自有一番雄壮气度。郭嫣不知怎地,心里忽然有点酸酸的。
不过无论相貌怎样,朱高煦不是太子、仍然要去云南边陲。
“俺们到郭府上说话。”太子道。
朱高煦点头道:“大哥请。”
他说完,竟伸手轻轻扶住了太子,并肩走在前面,兄弟俩似乎很亲近……与外面传言的二人为争太子位要死要活的关系,似乎也有点不太一样。
“二弟莫要怪父皇母后。”太子语重心长地劝道。
朱高煦摇头笑了笑:“我以前就说了,太子让大哥做才行,大哥不信?我做个亲王挺好的……唉,就是远了点,我原以为起码封到苏杭扬这些地方罢,没想到是云南!”
朱高煦又微笑着神秘兮兮地转头道,“不过父皇答应了我,如果我在云南干得好,过几年就给我换个好地方,一道圣旨的事儿!”
太子也不禁笑了,点头道:“是哩,父皇若真那么说了,说话总是算数的,二弟好好干!”
“咱们母后也说了,过几年就帮我给父皇说情。”朱高煦又微笑道。
这时郭府的大门开了,一群人迎出来,人们一番打躬作揖,寒暄了一阵,将两个皇子迎入大门。
两兄弟仍并肩而行,让郭铭等人陪在一旁。
朱高煦一脸诚恳地转头道:“如今大哥做了太子,也好!咱们兄弟把以前的事儿都忘了,又是自家亲兄弟。”
太子伸手拍在朱高煦的肩膀上,“二弟说的什么话,俺们不一直是亲兄弟?小时候二弟还和三弟打过架哩,三弟现在不是和你挺好的吗?”
“三弟和我打架?”朱高煦作回想状,接着便仰头“哈哈”大笑。
兄弟俩说说笑笑,话题已扯到十几年前了……有些传言,真不能信!他们关系那么好,谁传的谣?
来到中堂,郭铭的几个弟弟也来了,男人们在里面尽说一些没意思的又假又大的话,郭嫣等女子便去内宅。
“太子对姐姐好吗?”妹妹小心翼翼地问道。
郭嫣愣了一下,说道:“挺好。太子脾气好,第一天到春和宫,我礼节荒疏,太子还替我打圆场……这些事可别告诉爹,爹又该骂我了。”
妹妹微微松了一口气:“太子就是胖了点,我上次在皇宫看见他,想提醒姐姐的。可王爷说没用,无论姐姐愿不愿意,也不能违抗父皇的旨意;连父皇的亲儿子也不能违抗,何况是一介女子哩?”
原来你们早就知道了?!
郭嫣心里冒出一种感觉:这世道也太不公平了。
她却抱怨不出来!不知怎么回事,出嫁才几天时间,郭嫣觉得自己对娘家的感受完全变了……
原来是觉得父母弟弟妹妹才是自己人,只要提防不被外人笑话、看不起;刚一出嫁,她却在娘家人面前也不想丢脸了。
郭嫣对妹妹的感觉也变了。姐妹二人都出嫁之后,郭嫣依旧觉得妹妹很亲近、希望妹妹过得好;但一要比较的时候,她又不愿被妹妹同情。就算是亲妹妹,凭甚么要在她面前感到优越?
妹妹或许见郭嫣脸色不太好,忙小声道:“我告诉姐姐一件密事,王爷说的,姐姐可千万别说出去!父皇一定要把咱们姐妹分嫁给两个皇子,是不想武定侯府与任何一个皇子结盟。所以这些事,不是女流之辈能左右的。”
郭嫣轻声道:“真的没甚么,他是皇太子,长得有福相、是人们最不在意的地方。”
“姐姐能想通就好。”妹妹舒出一口气,“我到了王府才知道,咱们看起来风光,其实还是弱女子,一不小心连个奴婢都能算计欺负你。大事更没法子,只能看命……”
听到命,郭嫣感觉有点刺耳,便轻声道:“听说汉王要去云南,妹妹也要跟着去罢?”
妹妹毫不犹豫地说道:“我当然去呀!王爷去哪,我就去哪。”
“云南是蛮荒之地,瘴气、蛮子很多,妹妹可要将息自己。”郭嫣轻声劝道。她说完觉得自己是真心的,看薇儿那细皮嫩肉的模样儿,又是自家妹妹,郭嫣哪能一点都不心疼?
妹妹却笑着摇头道:“王爷就是我的地,只要有他的地儿、哪里都是家。”
就在这时,母亲徐氏进屋来了。徐氏看了薇儿一眼,径直就问郭嫣:“那册子所写之事……”
郭嫣低下头,轻轻点了一下头。
徐氏似乎又要开始啰嗦了。不知怎么回事,几年前母亲的话没那么多,这两年愈发喜欢叨念。幸好马上就有个丫鬟到门口,找徐氏有事。徐氏看了她们姐妹一眼,走出去了。
……
在郭府吃过午饭,朱高煦就带着郭薇一起回府。他封了亲王,但暂时还住在原来的小小郡王府。
“薇儿,你姐是太子的人了,你们姐妹无论说甚么家常、逸闻趣事我都管不着,但涉及正事的话,薇儿一定要三思,别什么都说。”朱高煦温言提醒道。
郭薇听罢轻轻点头。忽然她的脸色比哭还难看,怯生生道:“我不小心,把王爷上次告诉我的话告诉姐姐了,便是父皇为何要把姐姐嫁给太子的话。”
朱高煦想了想,道:“薇儿是怕你姐姐怪你,没告诉她太子很胖?”
郭薇轻轻点头。
朱高煦道:“说了也没甚么,你别担心。大伙儿都不蠢,都知道的事儿,谁心里没数哩?”
郭薇又问:“我听王爷与太子说,咱们去了云南,父皇过几年会让咱们回来?”
“难说。”朱高煦看了她一眼,小声道,“父皇原来还告诉我,让我做太子哩;现在太子没做成不说,还被打发去了云南,我能怎么样?”
他沉吟片刻,叹道:“这世上,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向现实妥协。”
“嗯。”郭薇仰头一脸崇拜地看着朱高煦。
朱高煦皱眉沉默不语,一时间也忽视了娇|妻。他正在琢磨,自己哭闹不去云南会是甚么结果?
……皇帝可能会感觉无法掌控局面,因此想办法弄到他一个更好控制监视的地方。
能建基业的好地方就别想了。中国围棋,就是基于天下争霸的格局搞出来的游戏,占角占边、水路线点、攻守进退,古人早就玩得烂熟。什么地方什么作用,能武力争夺天下的人,能看不到?
而太子、大臣,会进一步确定朱高煦夺嫡的野心,防备警惕心更重,斗争也会日趋激烈。
朱高煦想到这里,伸手抓住郭薇光滑的小手:“我会竭尽全力为身边的人考虑的。”
他见郭薇转头看过来,又道:“过阵子我三弟要娶徐章的女儿,两个妹妹要先后嫁宋晟的两个儿子。公主不缺丰厚的嫁妆财宝,薇儿帮我想两件女孩儿喜欢的东西,我要送给两个妹妹。”
“妾身记住了。”郭薇点头道。
朱高煦犹自在嘀咕:“宋家很厉害,能让父皇送两个公主。徐章又是怎么回事……”
大明春色 第一百九十二章 联姻
兵部尚书茹瑺府邸的大门开了,这不是常见的事儿。
迎客有上下尊卑的礼节,一般只有地位同等、或地位更高的客人来,主人才会开前大门;自己平时进出也只走角门的。
今天来的人是亲王朱高煦。
茹瑺出门见礼时,脸上依旧带着困惑和意外。不久前圣上问太子人选时,茹瑺是支持朱高炽的,因为朱高炽是嫡长子,文官们大多更喜欢他。
但现在朱高煦居然亲自登门造访,而且是大白天、大摇大摆地上门。难道是来兴师问罪?可是见朱高煦的表情和姿态,又不像哩。
……二人来到中堂,分上下入座,又客气寒暄了一番。朱高煦丝毫没有嚣张跋扈的作风,礼节有点荒疏,但姿态还是很谦和的。
这个茹瑺四十多岁正当壮年,长相是四平八稳,在建文朝就是尚书大员。“靖难军”进城后,他就主动劝说朱棣先登基,有了从龙之功,现在什么事也没有,仍旧好好地做兵部尚书。
茶端上来了。朱高煦有点口渴,端起来就喝了一口。他发现很多人去作客时、一般不会喝茶,至今没搞明白是什么原因,但他也不想太讲究了。
猜你喜欢